摘要:[目的/意義]創建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制造方式與經濟管理模式,是經濟與生態共同發展的一個目標。能動態接納突變契機并加以演化適應的逆向物流供應鏈能夠實現物料、資源的回收與再生產利用,是創建可持續性經濟和生態發展的重要思路方法。[方法/過程]在逆向物流供應鏈的參與環節中,存在回收商、產品再制造商、銷售商、消費者用戶等博弈方,它們具備有限理性特征。運用演化博弈論的理論和方法,分析回收商、產品再制造商、銷售商、消費者用戶在循環制造和市場需求中面對突變契機的動態調整過程與收益,得出參與博弈者對對待突變契機與否的可能性與影響因素。[結果/結論]研究表明,新的突變契機產生后,博弈方有更高的概率采用搭便車的方式獲取利益最大化。這是一個動態調整的過程,可以經由政策、標準、監管、契約、獎懲、社會道德等方式強化博弈方的利益,促使博弈方傾向接納并適應突變契機的更優選擇。
關鍵詞:演化博弈、逆向物流、突變契機
《中國物流與采購》(半月刊)創刊于1980年,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主辦。物資經濟專業性刊物。宣傳國家有關流通工作的方針、政策,分析生產資料市場運行和發展趨勢。
引言
在中國乃至世界的范圍內,都面臨著原材料、勞動力等制造成本的不足,這制約了生產力的發展,對制造業來說尤其是一個瓶頸。以成本控制為核心是一個解決方式。在成本控制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光投向了綠色供應鏈管理,借此提升服務能力,并解決資源與材料的難題,得到更多的增益。學者張璇川]等將影響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的因素劃分為社會系統、生產系統、消費系統、環境系統,發現生產系統因素與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正相關關系強度最大,社會系統因素次之,消費系統因素最小。學者尹小悅等提出針對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基于模糊評價的評估方法以判斷管理實施的可行性。學者金燕波等梳理了基于循環經濟理論的綠色物流理念,認為企業只有樹立綠色物流的發展觀念才能形成良好的發展模式和長遠的經濟效益。類似的,學者左玉潔也提出了綠色物流在發展循環經濟中的地位,認為綠色物流是現代物流發展的趨勢。綜上可以認為,生產制造控制、綠色物流管理等都是其中重要的思路方法。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逆向物流起到對產品和物資更有效、高效的利用和協調。
逆向物流旨在使產品實現再使用和循環利用,所涉及的不僅僅是產品技術,還包括物流控制、流程管理、監督、法規、社會道德、風評與信任約束等有形或無形的技術與管理服務。
某些基于現代技術的產品,在其制造材料或工藝上對環境有一定的破壞或依賴,不符合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重需求。為了長遠的戰略規劃,許多企業將環保意識納入供應鏈,形成了綠色供應鏈的概念。如學者謝海濤[5]等在一般供應鏈協作動因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構建的林業綠色供應鏈協作動因“經濟-資源-生態”分析框架,即認為供應鏈價值鏈協作決定了經濟利益獲取動因,資源鏈協作決定了林木資源保障動因,生態鏈協作決定了生態環境保護動因,幾個動因之間相輔相成。供應鏈之間的利害關系環環相扣,彼此關聯。為了能夠形成良性的可持續性發展,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需要同步進行,相輔相成。逆向物流做為綠色供應鏈的一環,能對資源、產品起到重復利用的效用。在實施逆向物流時,因回收技術與制造技術的制約,僅僅從道德、人文上約束社會或企業是不夠的,還應從立法、經濟效益、客戶價值、企業品牌等外在力量進行約束。如學者吳幸妮[6]在研究廢棄木料逆向物流回收模式時,將在生產者責任延伸制納入了分析模型,得出最優回收模式。本文討論當創新技術企業(回收企業或制造企業)、新政策、新技術等進入市場后,在其產生的突變契機下,逆向物流環節經由市場博弈最終形成平衡的路徑過程。
1、問題描述與理論框架推導
產品回收在逆向物流的運營模式中形成了回收商、產品再造商、消費用戶等不同的利益主體。在整個供應鏈之中,幾個不同的利益主體彼此互相作用、影響。在逆向物流過程中,某些行為或操作在初始狀態時未必是完美、可持續的,經由利益主體之間不斷學習,逐步調整后,形成利益與后繼生產銷售緊密銜接的平衡狀態。在這個過程中,演化博弈論可以較好地理解與描述有限博弈群體之間策略的調整實現局部動態平衡的過程,很適合用以分析有限理智的綠色供應鏈內的博弈演化情形。如學者白春光切等即通過構建Nash均衡、Stackelberg主從博弈和合作博弈模型來分析制造一銷售企業的綠色供應鏈合作博弈情況。又如學者周永圣等建立政府、銀行以及企業之間的三方非對稱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得出銀行與企業在何種情況下傾向于不實施綠色供應鏈,據此對政府監管提出建議。
在一個由回收商、產品再造商、消費用戶組成的逆向物流供應鏈中,回收商和產品再造商通過建立綠色逆向供應鏈來實現產品的循環再利用。回收商與產品再造商需要建立相對穩定的委托合作關系,回收商從消費者手上回收廢棄產品交給產品再造商,產品再造商利用這些廢棄產品進行二次生產加工,形成新的有價值產品,并流入市場再次銷售給消費用戶。完美狀態下的逆向物流在相對平衡時期形成一個資源的閉環,如圖1所示。
這個逆向物流供應鏈的閉環并非不能再次接受外界的參數注入。當某個新技術或管理模式產生,使廢棄產品的再制造成為可能時,回收商、產品再造商、消費用戶之間也同時產生了新一輪的利益博弈,尤其以回收商與產品再造商之間的利益博弈為最。在政府補貼和政策法規沒有強制進入市場進行規約的情況下,回收商與產品再造商都屬于有限理智的博弈方,雙方在最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回避風險,形成一種自治的平衡。進入逆向物流供應鏈市場的新技術、新管理模式、新回收商、新產品再造商都是打破一時平衡的突變契機。突變契機進入逆向物流供應鏈市場,并最終形成自治平衡。
進入逆向物流供應鏈市場的突變契機可能是新技術或新需求的產生,也可能是新政策或制度的施行,或者僅僅是有開拓市場意愿的新企業。突變契機對已經相對穩定的逆向物流閉環而言是新的變化參數,將開啟新一輪的演化博弈,在博弈過程中,存在嘗試、觀望、協調、信任等自發的調整狀態,直到閉環吸納了新變化,經由演變進化,再次取得相對平衡為止。在整個調整過程中,每一個決策方都將根據另外幾個決策方的策略選擇,來比較、驗證自己在整體環節中的決策正確性,并動態加以調整。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