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制定治理工程重要性劃分原則,針對“三區兩線”歷史遺留礦山、其他區域歷史遺留礦山和生產礦山分別部署重大治理工程和一般治理工程,并進行了投資概算,效益分析,有序推動新安縣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
關鍵詞:新安縣;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投資概算
新安縣礦產資源種類多,礦山企業小而散,開采時間較長,遺留的礦山環境問題較多。“十三五”期間,新安縣以“北方山水之城、西漢遺韻之地、活力產業之區”為形象定位,重點構建“軸廊連山水、綠點盛人文、五區構奇城”的城市框架,塑造具有新安特色“山在城中、城在水畔”的景觀風貌格局。為了實現此目標,新安縣將加大用地結構調整和優化力度,疏通澗河及澗河支流生態廊道、新310國道、連霍高速、隴海鐵路等廊道,修復完善城市綠地系統,改善都市生態微循環,努力打造國家山水園林城市[1-2]。但是,完成全面城市定位目標,任務重,資金需求量大,在短期內對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進行全面治理不現實。研究者認為,新安縣礦山治理工作應根據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分階段、逐步推進,力求做到布局合理,重點突出。
1 治理工程重要性劃分原則
1.1 布置重大治理工程的原則
布置重大治理工程的原則主要是“三區兩線”區域以及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嚴重、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程度大的重點礦區[3-4]。
1.2 布置一般治理工程的原則
在歷史時期開發礦產資源對地質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但不至于形成嚴重地質災害和對礦山地質環境構成嚴重威脅,并且在未來2~3年開采規模較之當前現狀變化不大的區域。具體以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評估所劃分的地質環境影響程度較嚴重分區為參考依據。
1.3 投資概算原則
投資概算按照恢復的土地類型計算。根據新安縣當地的社會經濟概況、破壞程度、開采方式等因素,露天開采礦山治理恢復耕地按照每平方米約5 247元,建設用地每平方米約34元,林地每平方米約26元,其他地類每平方米約11元。地下開采礦山治理恢復耕地按照每平方米約37元,建設用地每平方米約26元,林地每平方米約15元,其他地類每平方米約8元。
2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項目
2.1 “三區兩線”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項目
安排治理工程項目7個,為重大工程,具體分析如下。
2.1.1 始祖山石山村段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區。該治理區位于北冶石山村至小浪底水庫區一帶,治理對象為責任滅失露天礦山鋁(黏)土礦采場、礦山堆放場、硫磺窯場。主要部署治理工程措施有采坑回填、土窯拆除、覆土工程、排水工程、危巖體清除、邊坡治理工程、生物工程、道路修復等,規劃投資約1 616萬元,資金籌集擬采用政府投資或社會融資。項目實施后可消除規劃工作區內因礦山開采引發的滑坡、崩塌等地質環境問題,恢復各類土地面積61.98 hm2,其中恢復耕地9.93 hm2,林地24.12 hm2,建設用地6.55 hm2,其他地類21.38 hm2。
2.1.2 窯院-西嶺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區。該治理區位于北冶鎮孫坑窯院—西嶺一帶,治理對象為責任滅失露天礦山鋁(黏)土礦采場、礦山堆放場、硫磺窯場。主要部署治理工程措施有采坑回填、土窯拆除、覆土工程、排水工程、危巖體清除、邊坡治理工程、生物工程、道路修復等,規劃投資約1 912萬元,資金籌集擬采用政府投資或社會融資。項目實施后可消除規劃工作區內因礦山開采引發的滑坡、崩塌等地質環境問題,恢復各類土地面積82.24 hm2,其中恢復耕地11.11 hm2,林地7.82 hm2,建設用地18.68 hm2,其他地類44.63 hm2。
推薦閱讀:《礦山機械》現擁有每期約96個頁碼30余萬字的報道量,在科技刊物中極為罕見。囊括了與礦山開采和礦物處理裝備有關的90%以上的信息和讀者,全面而牢固地覆蓋了與此相關的各種行業,采用真正國際標準大16開(A4)幅面,可以進行大方氣派和內容廣泛而充實的版面布置。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