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中藥學論文
作者:柴劍波 趙文靜 馬育軒 常惟智 旺建偉 孫敏 曲苗 隋方宇 單位: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當前,臨床中藥學的教育教學研究多集中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研究,而教學評價與培養學生中醫思維模式相結合的研究較少,以致教學模式轉變的成效難以充分體現。因此,構建充分培養學生中醫思維模式的新型臨床中藥學教學評價體系,是保障臨床中藥學教學質量和培養中醫藥人才的必然要求。
1、臨床中藥學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的要素
1.1臨床中藥學終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是臨床中藥學教學評價方法中最常用的評價方法,其主要體現形式有試卷的綜合分析以及學生問卷調查等,以此反映所開展的教學研究的實效性。試卷測評是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它通過適切性的考核內容設計,體現試題的多樣性、信息性、應用性與綜合性,同時針對不同專業的特點,建立多層次的試題形式。建立在教育測量學基礎之上的試卷深度分析常被用來評價試卷質量,是觀察試卷測試效果、評價考生學習狀況、推測教學目標達成度的重要指標,是教育測量信息反饋可信度的重要依據[1]。學生問卷調查是從被教育者的角度出發,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專業素質教育和專業能力訓練、探索性與設計性實驗開設情況等方面,對教學及其改革進行問卷調查,分析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表現和存在的主要問題[2],以此評價教學改
革的成效。
1.2臨床中藥學實訓性評價。臨床中藥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具有課程內容廣博、教學內容形象、直觀的特點,臨床中藥學實訓教學評價在整體教學評價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強調了中藥飲片辨認技能和基礎理論的掌握,用直觀、形象的方式開展飲片縱向辨認能力的評價,如同一植物不同入藥部位的藥物比較,如紫蘇與蘇子、車前子與車前;名稱相似藥物的比較,如附子與白附子、柴胡與銀柴胡、山茱萸與吳茱萸等[3]。二是強調了病癥選藥能力評價,緊密聯系中醫臨床各科的實際,按臨床用藥規律橫向分類的辨證選藥和配伍用藥的能力的評價[4]。開展實訓性評價應在專門教師的組織下,借助圖片和飲片實物,通過眼看、手模、鼻聞、口嘗等方式,評價對常用中藥正品飲片認知、辨識的能力;同時圍繞中藥在臨床上最常用、最實用的核心知識以及辨證、配伍、鑒別等用藥技能設計問題,結合臨床辨病辨證用藥知識,進行案例式、問題式、聯想式問題評價,體現《臨床中藥學》課程之“實踐性”的特點。
1.3臨床中藥學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屬于一種過程評價,貫穿于臨床中藥學教學活動的全程,可以及時地得到有關教學工作的各種信息,包括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觀察、對作業的批改、課堂討論、教
師與學生的溝通等諸環節。具體而言,可以包括:(1)課堂問答:依據臨床中藥學的具體教學內容及內容特點,設計問題,從而提供最為及時的信息反饋。問題的設計既要突出教學內容的核心,又要聯系中醫學整體知識,問題中體現出中醫基礎、診斷等關聯性知識點;(2)階段測驗:借用課后練習或自行設計測驗題,對學生進行評價;(3)學生表現:對學生語言機能、課堂反映情況進行評價,體現教學的課堂效果,要求教師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素養;(4)課后作業:根據每次教學內容設計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資源等來完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中藥的功效、主治證、運用是臨床中藥學課程的重要教學內容,在講解時在這些環節巧妙地設置一些“為什么”,這將有助于構建學生的中醫思維模式。
2、臨床中藥學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過程中需解決的問題
在構建臨床中藥學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過程中,應緊緊圍繞臨床中藥學的課程特點及培養學生中醫思維模式的培養目標,以中藥的臨床運用能力及以中藥學為基點的中醫思維能力為評價核心,立足于課程教學實踐的全過程。同時,由于其所含要素較多,且諸要素之間亦存在著復雜與必然的聯系,因此在構建評價體系的過程中還應注重解決以下問題:
2.1評價體系中的具體評價環節如何充分體現《臨床中藥學》基礎知識掌握水平與實踐能力的有效結合;如何充分體現受教育對象對信息綜合處理的能力;如何體現受教育對象中醫思維模式的培養。
2.2《臨床中藥學》是整個中醫藥學的核心和基礎,它既屬于臨床基礎學科,又具有藥學基礎學科性質,為一門醫藥交叉學科。開展試卷測評時,試卷內容的設計是教學終結性整體評價的關鍵,要以不同專業、不同層次教學對象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的為依據,體現評價體系的靈活性與針對性。
2.3評價體系中諸評價環節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既是相對獨立的,同時又針對同一最終評價目標而緊密聯系,因此,在制定具體研究方法及研究實施過程中應做到諸評價環節的有機結合與有效統一。臨床中藥學的“專業基礎、聯系臨床、重要橋梁”的學科性質決定了臨床中藥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基于培養學生中醫思維模式目標的、能夠體現臨床中藥學學科與專業特點的教學評價體系,是開展相關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必要保障,是培養學生中醫思維模式方法體系中的重要部分,是提高教育教學評價質量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