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數學論文
1習題講評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練習課中,學生出現錯題很正常。但有些教師在講評時,對于學生出現的錯題卻流于被動的“出錯——糾錯”的單一循環講評形式,缺乏對錯題題目的知識背景、表現形式、題目類型、難度系數、出現原因、出現頻率、指導方法等以及學生情況的細致分析與對應研究。更缺少對錯題資源的收集、分類、研究、保留、利用等方面的努力,不能以明確積極的態度,因勢利導,使錯題成為引導學生進行再思考與探究的有效資源。當然也就不能使其成為教師反思自己教學得失的有效載體。
習題講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當然不止這些,但無論是什么樣的問題,其產生的主要原因基本是一致的。一是對習題講評的特點、功能等認識不到位,導致部分教師對習題講評課型(環節)的教學目標、策略等方面的把握水平還有待提高;二是缺乏對習題講評課型(環節)設計的足夠重視。許多教師習題講評中出現的盲目性、隨意性與不加選擇性,就證明了這一點;三是教師的懶惰與懈怠。由于多種原因,雖然教師對以上問題都有一定的認識,但懶惰與懈怠使一切無從談起。
2習題講評的優化設計
習題講評是習題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其地位的重要性,我以為在講評環節應做到以下幾點。
2.1在形式上,教師應重視講評環節的師生、生生互動
這一點是說,應避免習題講評課成為教師獨自表演的“舞臺”,如直接公布答案,或者一講到底等情況的出現。事實上,習題講評過程也是一個師生、生生之間的三方互動、三方思維交流與碰撞的過程。通過三方之間的交流、討論,既可以使教師充分了解到學生思維中有價值的信息,也使學生從教師及其他同學那里獲得與題目有直接關系的解題信息。這一互動過程,既可能會使教師的思維得到必要的完善,也會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一個積極思考的狀態,容易接受相關的知識與信息,有助于學生解題能力的極大提高。
例如,在一次練習中,我布置了這樣一道習題:杜子軒和李琳兩名同學,每人計劃收集30個易拉罐。杜子軒已經收集了28個,李琳已經收集了19個。他們一共還要收集多少個易拉罐才能完成任務?講評習題時,我首先要求一名學生將自己的答案書寫在黑板上。他寫道:30+30=6(0個)28+19=4(7個)60-47=1(3個)我詢問有哪個同學的答案與黑板上的答案相同,并要求舉手的同學說明作答的理由。通過學生的表述,既使我了解到學生的思維狀況,又使學生之間產生有益的交流。交流過程中,有同學又將自己的答案書寫到黑板上。他這樣寫道:30-28=(2個)30-19=1(1個)2+11=1(3個)同樣,我又請這名學生說明這樣作答的理由,也就是解題思路。通過這樣的互動過程,相信學生對這一解題方法更容易接受,解題能力也會有大提高的。
2.2在講評內容上,要根據習題設計
目的有選擇的進行,并有所拓展習題講評重點的選擇應該由習題設計的目的及學生答題情況來決定。例如,診斷性習題和形成性習題,其講評重點即有所區別,前者旨在幫助學生修正錯誤,后者則意在通過對不同類型題目的講解全面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完“倍數”一節,對學生做診斷性測試時,其中一道題目是:“小明有15張王牌,小方有5張王牌。小明的王牌是小方的幾倍?”要求學生列式計算。正確的算式應是:15÷5=3。這里,雖然此前的新授課過程中,我已經明確,不要在算式后面加“(倍)”字,但仍有學生受解決問題類題目的影響,出現錯誤。于是,我再次明確要求,而這也正是習題檢測的目的與講評重點所在。至于對講評內容的拓展,實際上是一個內容不斷加深、思維不斷深化的過程。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這個過程的良好進行,有賴于教師抓住知識主線,有針對性、層次性的進行習題設計與講評,有助于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掌握相關的知識與能力,達到鞏固、強化、延伸,構建知識系統與能力系統的目的。
2.3講評過程中,要加強對以往相關
錯題資源價值的合理利用,交替再現,達到鞏固與強化的目的關于某個知識點的錯題,有時會周期性再現。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在講評環節,對以往考查該相關知識點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題目進行再現,以比對新近出現的錯題,引導學生對同一知識點的不同錯誤題目出現的原因進行再探究,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討論與交流,讓錯題成為學生進步的資源,也成為教師反思自己教學得失的載體。例如,在學習“表內除法”時,需要用到以前學過的乘法口訣。乘法口訣的表述以漢字的形式出現,如“三三得九”等。
但仍有學生重復以前出現過的錯誤,即把口訣誤寫成漢字與數字錯雜的形式,如“三三得9”;或者寫成乘法算式,如“3×3=9”。這種情況下,我多不會直接予以指出,而是詢問其他學生應當如何表述,該生出現錯誤的原因是什么,應該如何記憶等問題。
3總結
總之,發現、分析并總結問題的目的是為了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對小學數學習題講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也是這一目的,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就要求每一位老師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處處留心,時時用心,以鍥而不舍的精神為提高習題講評的有效性而努力。
作者:韓寶國 單位:河北省武邑縣審坡鎮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