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市場經濟發展建議
一、認清形勢,樹立競爭意識
在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下,縣圖書館這一吃“皇糧”的國家文化事業單位,如何由計劃經濟管理模式向市場經濟模式過渡,如何實現李鵬總理在全國八屆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事業單位、要按照政事分開和社會化的原則進行改革”,換句話說,也就是圖書館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為市場經濟接軌?更新館內人員的觀念,改變思維模式,改革經營方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市場經濟的實質就是需求導向。縣館要使自己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引入市場經濟觀點來經營圖書館事業。首先樹立需求意識。,當前市場經濟給圖書館事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縣館面對著經濟建設和廣大讀者對科技信息全方位的需求,同時面對著資金嚴重缺乏的現實。因此,必須更新傳統的“藏即有用”的觀念,為使有限的資金產生最大的效益,就應切實組織好人力潛心研究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文化的需求。首先在采購環節上,提倡有效藏書量指標,同時對館藏文獻進行深度開發,通過編制二三次文獻以提高服務的品位和檔次,使館藏文獻資料盡快轉化為生產力,并盡可能利用自身在人才、信息、設備諸方面的優勢,為科研成果轉化助一臂之力。這就是說社會需求不僅為圖書館提供了有償服務的可能,它還成為推動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內在動力。除了需求意識,還應有強烈的竟爭意識,當今社會科技發展突飛猛進,市場經濟競爭激烈,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手段越來越快。這使圖書館界面臨著由此而產生的諸多競爭。如:信息傳播媒介多樣化帶來的競爭,社會上其它娛樂場所對人們有限消閑時間分配上的竟爭,腦體倒掛導致讀書無用思想的抬頭,以及經商熱對圖書館服務對象的競爭,等等。因此,我們圖書館工作人員應強化競爭意識和創造意識,以企業家的創新精神來經營圖書館事業,大膽迎接挑戰。只有這樣,我們的圖書館事業才能生存發展,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加強縣館的改革、建設和研究勢在必行。
二、途徑和方法
加強縣館建設,搞好優質服務,筆者認為必須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更新服務意識,調整藏書結構
目前相當一部分縣館的藏書偏重于文藝書籍,涉及科技知識和其他專業知識的書籍為數甚少,館藏的科技書刊大多也不適用。以我館為例,共有藏書三萬二千余冊,其中政治理論書籍五百冊,占百分之零點一六,文藝書籍一萬二干冊,占百分之四十,兒童讀物五千冊,占百分之一點六,而科技專著內容深奧,專業性極強,一般讀者很少瀏覽。這對于一個以廣大農民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縣館來說,單靠原先“單打一”的家底根本不能適應形勢需要。應該結合實踐,發展科技型的藏書體系。我縣是農業縣,且鐵礦資源十分豐富,因此縣館藏書應具體體現三個特色:第一,面向經濟把農、林、牧、礦、水、電等有關科技資料作為長期的重點收藏對象,一抓到底,逐步實現成龍配套。同時走出僅訂中央、省、地黨政機關報刊的圈子,做好科技報刊的訂閱和貯存;第二,面向教育,側重基礎知識的收藏,主要是初、高中水平;第三,面向社會,做好對路情報、信息的采集、貯存,使各業人員到縣館可查可借,有情報信息可獲取。大量的知識與信息的輻射,為全縣各行各業的產前產后和人才的培養,建立智力資源庫和信息情報網絡,奠定圖書服務農村經濟的基礎,為科技富民創造條件。
2、由“封閉”轉向“開放”,深化服務內容
圖書館的辦館方式,歷來重藏輕用,管理人員把主要精力放在圖書的管理的重復勞動之中,忽視了對讀者的有效使用率。要搞好服務。就必須正確處理“藏”與“用”的關系,在“用”字上做文章,變被動為主動,變封閉型服務為開放型服務。有條件的館應開架和半開架閱覽,延長開館時間,在可能情況下,最大限度地將館藏書刊資料直接奉獻給渴望它們的讀者。為此我們要立足農村經濟,搞好社會調查,研究本縣自然環境、資源分布情況,了解鄉鎮企業、重點專業戶、科技戶、貧困戶情況,開展多層次、多途徑的服務:一是瞄準縣級經濟騰飛的戰略重點,實行針對性服務。通過對館藏資料的篩選和每天到館報刊逐一過目,選擇適合本縣的科學技術知識和信息,分別編成索引和文摘目錄,向有關部門和用戶推薦,使縣館真正成為全縣圖書、資料的中心。二是對全縣鄉鎮企業、專業戶、科技戶、貧困戶建立起讀者檔案,對他們經營什么項目、采用什么技術、需要什么科技資料,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根據檔案資料和用戶保持密切聯系,經常針對性地為他們傳遞科技信息,及時提供服務。有些重點項目,不是一條信息,少量知識就能夠解決的,需要長期服務,•就要把這類項目作為主要對象定下來,帶任務、帶要求,深入基層,實地調查,現場服務,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深化服務。
3、建立圖書網絡,擴大服務領域
縣館擁有的圖書資料在本地區來說是任何其他單位無法比擬的,圖書館是否能夠發揮其職能作用,關鍵在掌握、了解讀者和用戶的需求,關鍵在動員社會力量。這里的需求,既包括用戶對科技情報的需求,也包括人民群眾在思想、文化方面的需求。這里的力量,既包括各級領導和各部門的重視支持與配合,也包括鄉村、單位圖書室的管理人員和書籍。因此要注重抓好兩個方面,一是完善網絡,加強協作,把縣館辦成藏書中心,輔導培訓中心,完善網絡以縱向建網和橫向建網為形式。縱向就是以縣館為龍頭,以鄉鎮圖書館為依托,以村圖書館為基礎,以圖書流通點和個體圖書戶為補充,組建四級圖書網絡;橫向就是把縣直各單位按行業系統建網。如:按科技、教育、黨政機關等行業分別建網。在縱向、橫向組建圖書網絡的基礎上,以縣館為基地,組織健全全縣綜合性圖書網絡,并編制全縣圖書聯合目錄及各種專題資料,聯合舉辦科技書刊展閱新技術示范,為圖書館信息網絡收集各地需求的知識和信息,并加以傳遞,實現全方位建網的目標。這樣一方面可使全縣生產實際中所需知識與信息得到充分的反映;另一方面結合外地的新知識、新技術及市場需求,經過反復加工篩選,通過信息網再反饋下去,真正做到資源共享、互助互利、互換互借、互通情報、互相聯系,使各級圖書室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鞏固、自我提高。縣館一館變多館,干冊變萬冊。從而緩解許多看書難,求知難的問題。二是開展科技咨詢,堅持陣地活動。要以文獻資料為依據,以一批兼職專業人員為后盾,形成新的服務優勢、熱情為讀者排憂解難,提供咨詢服務,還需進行流動陣地咨詢,利用縣城和集鎮傳統的物資交流大會,同有關單位聯合舉辦“農業科技咨詢”,解答農民的科技疑難,進行最新科技圖書展覽,指導并幫助鄉鎮企業及農民群眾發展生產。如有條件的話,還要辦好科技講座,發展科普服務,要根據各個鄉鎮的特點,聘請由專業人員舉辦講座和培訓班。縣館要能“大”能“小”,既能唱主角,又甘心當配角,既能當好參謀,又能做好后勤。諸如某主管部門要作重大決策或大型規劃,縣館就應主動提供參考資料;某工廠產品銷售不暢就將商品信息、經濟管理的資料送上門;團委、教育部門要進行“四有”教育,司法部門要進行法制教育等等,縣館就應主動配合,積極工作。至于根據中心工作獨立和聯合舉辦一些報告會、演講會、交流會、故事會、知識和智力競賽、有獎圖書和征文展覽,信息發布會、文藝講座、科技咨詢、創辦文摘刊物,搞文獻的二次利用等等,則更能顯示自己的價值。縣館應具備的宣傳、教育、情報等職能,也只能靠自己積極創造條件,努力開展工作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4、加強素質修養,提高服務水平
新形勢對圖書館人員的素質修養和服務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在政治上要不斷地進行熱愛圖書館事業的教育,把為科技富民服務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去認真完成。在業務上要堅持互幫互學和專項業務指導培訓,為圖書館業務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打下基礎。在文化上,要通過自學和其他形式限期達標,做到知識化、專業化。知識化包括“博”的問題,縣館工作人員應該對天文、地理、文史、理工、農、林、醫、商等各方面的知識都有一些了解。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工、商、農、學、兵各層次讀者最起碼的需要。當今的時代是信息的時代,信息就是財富。這句話越來越為廣大群眾接受和信服,大部分讀者遠不是要什么書給什么書就可以滿足的,他們會提出許多問題要我們解答,要準確地解答這些問題,正確地指導農民走上富裕之路,就要進行深層次的學習培訓、進修,就要在廣采博聞成為“雜家”的基礎上,再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專家,從而使圖書館工作人員成為知識化、專業化的一專多能的人才。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才能搞好服務。以上是筆者在實踐中的初步探索和體會,不當之處,望圖書館界同仁批評斧正。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2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