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鍋爐運用的必然性分析
造成該鍋爐效率不足的主要問題在與排煙熱損失,然而造成排煙熱損失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鍋爐的排煙溫度及過量空氣系數超標。在多家受檢的改裝鍋爐中,普遍存在以上問題,造成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改裝后的鍋爐,沒有嚴格按照燃氣鍋爐的操作規范進行操作,燃燒風量配比不正確;使用單位對改裝后的鍋爐能效利用認識不足,由于燃氣鍋爐尾部煙氣露點溫度較低,一般為50℃~70℃,腐蝕性氣體含量很少,完全可以采用全冷凝式或半冷凝式回收尾部余熱,但是大多鍋爐均沒有對尾部余熱進行回收,直接排放。
通過現場分析,該鍋爐可以進行能效優化,可以根據燃氣成份進行調整風量配比,使過量空氣系數控制在1.1以下,還可以進行鍋爐尾部煙氣全冷凝式或半冷凝式回收,控制排煙溫度在100℃以下。從經濟上來說,經過優化的鍋爐,燃燒效率可達93.91%,效率提高11.45%,節能潛力較大,該鍋爐每天燃氣450立方,每天可以節省燃氣51.53立方,每標準立方天然氣5元,一年燃燒360天記,每年可以節省9.27萬元,然而該企業改裝鍋爐費用不足3萬元。雖然從單臺鍋爐來看節能效益不明顯,但從國家長遠發展戰略來看,節能減排不僅惠及當代,更是功在千秋。
鍋爐的安全運行:
(1)司爐工對燃氣鍋爐安全意識比較薄弱。改裝后的燃氣鍋爐,司爐工仍然沿用燃油鍋爐的操作方法及工作經驗,對燃氣鍋爐的操作規范和專業知識嚴重不足。如:部分司爐工不懂得天然氣主要成分,天然氣作為燃燒物質的鍋爐房,必須做好天然氣泄漏監測工作,而大部分企業都沒有做到這一點;司爐工主要是根據企業負荷運行的需要,沒有經過點火前或加火的檢查便隨意點火或升火,點火前應檢查鍋爐本體各部閘門是否開關正常,檢查天然燃氣壓力是否正常,不宜過高或過低,打開給鍋爐的供氣閥門,煙道上的擋板必須全部開啟,否則吹風清洗受影響,造成事故的隱患。因此,企業在鍋爐改造完成后,應對鍋爐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并及時建立起燃氣鍋爐的操作規程和安全巡回檢查制度。鍋爐的使用應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進行,在整個鍋爐系統點火前應進行嚴格檢查,排除爐內可能積存的燃氣,防止爆炸發生。
(2)改裝后的鍋爐房不合理,空間過于窄小,通風量不足;燃氣鍋爐房內應至少有每小時不少于3次的換氣量,換氣量中不包括鍋爐燃燒用氣量,在正常使用狀態下應有每小時不少于6次的換氣量,在事故狀態下要有每小時不少16于12次的換氣量[2]。當自然通風不能滿足要求時,應設置機械通風裝置。以上均是為了保證排除各房間內空氣中易燃易爆油氣而規定設置的最小通風量。所以由于廠房的限制,鍋爐房的空間不能擴大時,同時自然通風不能滿足要求,應設置機械通風,已保證鍋爐房的換氣量。同時鍋爐房,必須做好天然氣泄漏監測工作,防止天然氣泄露的事故發生[3]。
(3)改裝后的鍋爐仍然采用原有的燃油機頭,有些燃燒機頭過于老化,自動化程度不高,沒有燃氣高壓控制器或反應不靈敏。當燃氣壓力過高時,鍋爐會出現脫火現象,甚至在爐膛內發生爆炸,因此燃燒器必須在設計的燃氣壓力下運行,超高或過低均應啟動切斷裝置。
(4)鍋爐運行期間,應確保各項安全保護裝置靈敏可靠。如:高低水位報警;低水位自動進水;鍋筒超壓聯鎖裝置;點火與熄火保護裝置等。鍋爐運行期間,應定期進行安全保護裝置功能試驗,然而筆者在檢驗過程中,有部分司爐工不會進行功能試驗,甚至不懂這些安全保護裝置的重要性。
(5)改裝后的燃氣鍋爐應該配備針對天然氣燃燒的合格防爆門。但是絕大多數的使用單位均忽視這一點,大多改裝后的燃氣鍋爐仍然采用原有燃油鍋爐,并且已經使用很久的防爆門,更有老式的燃油鍋爐沒有設置防爆門。所以燃油鍋爐改燒燃氣后必須安裝合適的防爆門,防爆門面積按爐膛和煙道的容積選取并應符合有關規定,一般取0.025m2/m3,防爆門應安裝在容易泄爆的地方,爐膛、煙道尤其是在煙道中難以避免的死角、轉彎處、悶頂等易于聚集可燃氣體的停滯區都是最容易發生爆炸的部位,因此,防爆門通常安裝在燃氣鍋爐的爐膛和煙道以及其他易受到鍋爐爆炸時產生的壓力波沖擊的部位,一旦這些部位發生可燃氣體的爆炸由防爆門泄壓,防止鍋爐本體受損、爐墻倒塌,防止人員傷亡。
我國是資源消耗大國,可持續發展、保護自然環境是整個社會的共識,燃氣鍋爐采用的天然氣作為最清潔的能源,產生的污染最少,能源利用率高。因此,燃氣鍋爐的推廣應用必是大勢所趨,其具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在最求各種效益的同時,必須充分了解改裝后的鍋爐屬性,發揮效率最大化,要不就會適得其反,不能真正的發揮它的節能效益;同時改裝后的燃氣鍋爐,必須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確保鍋爐安全運行。因此,為保證燃氣鍋爐安全運行,我們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如在燃氣鍋爐上采用先進的計算機控制系統,由于社會上管理水平、司爐工素質參差不齊的狀況下,眾多的改裝燃氣鍋爐分散于城區,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因此,我們應當吸取近年來小煤窯、煙花廠分散管理、事故頻發、傷亡慘重的教訓,對燃氣鍋爐的安全運行給予足夠的重視,防范事故的發生,維護社會的經濟發展。(本文作者:闕小穎 單位:廈門市特種設備檢驗檢測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29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