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
一、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
(一)學生喜歡兒童文學
在小學生里面,三四年級的學生更喜歡兒童文學,而且在小學的時候三年級的學生對兒童的文學表現的興趣比較濃厚,因為這個時候他們的文字識別能力和心理需求,正是閱讀兒童文學最好的時期,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兒童文學的興趣就表現的有所下降,這個時候他們喜歡的是少年文學,所以在兒童文學中,一定的閱讀群體是三年級與四年級的學生。
(二)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的一個補充,作為一種課外讀物,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課外閱讀太過于隨意
許多學生將兒童讀物的定義為卡通書,并且他們覺得看書就是看熱鬧,圖有趣,只喜歡看圖多的,有調查指出,超過半數的小學生沒有正式的閱讀證,也沒有計劃的進行閱讀,他們的興致就是來源于書的插圖,一般就是把插圖翻一翻就當作是看書了,這樣其實對看書的收益來說是不大的。
2.閱讀的方法沒完全掌握
在閱讀中,有些學生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喜歡仔細的看書,有些就很馬虎的一瞄或者是一目十行,只看少部分,有些同學會懂得做筆記或者是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有些就只是瞎翻書,其實兒童文學的培養不僅僅是學生的語文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種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這種培養才會在學生們未來的學習中形成一個好的習慣。
3.學生閱讀的指導不夠
在語文老師的觀念里面,存在著兒童文學與成人文學的差異,有時候會因此對學生的閱讀意識培養不夠,也存在有些家長認為上了小學就是一個學生了,重視的是其分數與學習,而不是其閱讀習慣的養成,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因為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可以培養學生專心的良好素質。
二、兒童讀物在小學語文中的對策
比如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將一些讀物的內容進行講述,讓學生對其有好奇心,或是啟發學生去閱讀讀物,從而培養學生的講述能力和閱讀表達能力。
(一)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閱讀兒童讀物,從而培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從各方面調動兒童閱讀的積極性。
因為小學生的自制能力都比較弱,而讀書有時候是一個很枯燥的過程,需要一動不動的坐著,而小學生喜歡好動,追逐,這時候老師和家長可以對其進行監督,進行獎勵的機制,在家里,家長也可以陪著小孩一起讀書,這樣有利于養成其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兒童文學開拓視野。
在兒童文學中,學生獲得更多的是開拓自己的視野和語言的積累,因為在新課標中,對學生語言感覺的培養是形成起良好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在兒童文學中,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更重要的是積累其語言感知能力,使其懂得許多生活的常識和一些基本的禮儀道理,長期以此自然提高其審美的能力。
(四)優秀的書籍。
在兒童讀物方面,應該減少的是其說教性,更多的應該是重視其趣味性和教育意義,這就需要發揮教師和家長的指導作用,配合學生的興趣,帶領他們閱讀的是一些健康的書籍,讓學生在這個階段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和生活觀,也讓他們多嘗試不同的閱讀內容,在閱讀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或者是在閱讀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思考和動腦的能力。
(五)寓教于樂。
語文教學中可以相對應的植入一些兒童文學的思考,或者是利用學生閱讀了兒童文學之后開始進行角色互換和扮演等,通過游戲的形式來演繹好兒童文學,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兒童文學,同時將文學中希望表達的思想帶到生活中,使得學生的收獲更多。
(六)適當利用工具書。
在閱讀中,老師可以適當的啟發學生自己去使用工具書,因為在閱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生詞不認識或者無法理解,為了避免學生們打退堂鼓,教師要及時指導學生合理使用工具書,自行進行查詢,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知識面會得到很大的拓展,也培養了自身獨立學習的能力,這樣可以啟發學生對閱讀更大的興趣。
三、結束
語兒童文學是學生培養閱讀興趣的啟蒙,作為家長和老師更應該對其好好的引導,讓書籍陪伴學生的不僅僅是課本的知識,更多的應該是課外的知識,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更應該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啟發。
作者:李秀梅 單位:萊西市第二實驗小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54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