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本科診斷學課程創新與實踐
1創新診斷學教學內容,確保課程先進性和時代感
診斷學課程內容是人類與疾病作斗爭的知識提煉和經驗總結。它既概括了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發展成果,又融入了當代科學的最新成就。尤其是疾病診斷的新方法新技術不斷問世,為診斷學的教學內容更新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在保證診斷學基本內容的基礎上,我們及時引入了CT、磁共振、放射性核素檢查在疾病診斷方面的新理論和新技術,使診斷學教學內容始終保持在前沿狀態。這些新穎教學內容能高效吸引學員眼球,長效引導學員思維,有效內化學員能力,確保了課程內容的先進性和時代感,使診斷學課程成為醫學生進入臨床學習的首個興奮點。
2創建模塊化診斷學實踐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提高臨床技能
培養學生臨床操作能力是診斷學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為了配合“廣義診斷學”教學模式實施,我們構建了“臨床基本技能、臨床急救技能和醫患溝通技能”三個實踐教學模塊體系。旨在通過“臨床基本技能”訓練模塊達到強基礎;通過“臨床急救技能”訓練模塊達到培養綜合應急能力;通過“醫患溝通技能”模塊,培養醫學生的醫患溝通技能和綜合素質,全面促進學生臨床技能的提高。“臨床基本技能”模塊。臨床基本技能的實踐教學是診斷學的重要教學內容。本模塊教學目標是使學員掌握臨床常用診療技術操作的相關理論知識,通過在仿真人體上進行實踐操作,熟練掌握十三項診療技術的規范操作方法。在模擬操作訓練中,教員要對各項操作設置臨床場景,重視操作過程中的醫患溝通和臨床思維訓練。“臨床急救技能”模塊。通過診斷學的理論教學,雖然學生已具備急救基本知識,但如果沒有經過模擬培訓就直接床旁操作,是醫療安全和醫學倫理所不允許的。因此,我們采用醫學模擬手段進行“臨床急救技能”模塊教學。本模塊第一部分為基礎理論學習:主要是臨床急救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包括國際最新救援醫學訓練進展等。通過該部分學習奠定技能學習基礎,掌握院內急救的國際診療指南標準。第二部分為基礎生命支持:學習內容和方法均采用國際標準醫學模擬訓練課程。學員通過該部分的技能模擬動手實踐,掌握與國際心肺復蘇指南同步的基礎生命支持(BLS)技能。第三部分為高級生命支持:學習內容包括建立多種高級氣道的技能,以及臨床和創傷常見急診病例的規范診療技能。授課方式是高級模擬人情景模擬技能練習及討論。通過學習,學員能夠初步了解急救相關的診療流程,提高操作水平,強化臨床思維及團隊協作能力。“醫患溝通技能”模塊。近年隨著醫療糾紛增加和醫患矛盾加劇,醫患溝通能力已成為醫學生必備的臨床技能之一。因此,在診斷學實踐教學中構建“醫患溝通技能”模塊非常必要。本模塊采取體驗式教學,通過創設醫患交流情境,由學生分別扮演特定角色或某種疾病病人與醫生進行交流,并進行視頻記錄,使學生事后可以觀察自己的溝通技能訓練情況,以利于改進交流方式和提高溝通能力。通過”醫患溝通技能”模塊培訓,使學員明確自己與患者溝通的目的是為了作出正確診斷,溝通越多,獲得的信息就越全面,診斷正確率就越高。而且,能否熟練掌握診斷學的理論知識與臨床技能不僅是臨床醫生水平高低的標志,也是解決醫療危機和緩解醫患矛盾的能力體現。
3改革診斷學考試方法,構建臨床技能多站考核體系
如何使學生掌握診斷學的基本技能,以規范化手法進行系統、全面、重點、有序地體格檢查,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教學問題。近年我們對診斷學技能操作考試方法和手段進行了探索性實踐,收到良好效果。一是涵蓋診斷學實踐技能考核內容及其評價指標12項,包括從醫態度,職業素質,操作手法是否正確、熟練、規范,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等。二是制定統一、規范的技能操作考核標準,我們以“360度”考核評分法,制定了技能考核評價標準。其內容條理清晰、標準統一,既有各種正確操作方法,又有技能操作考核評分標準。三是進行“教師實踐技能考核資格培訓”,以避免不同教員、不同時間采用不同模型考核情況下存在的評估誤差,提高了考核的信度和效度,保證了操作考核的客觀、公正和公平。四是改革考核方式與內容,建立且完善臨床技能多站考試(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系統,從而進行診斷學實踐能力的綜合評價。除此之外,作者等還進行了診斷學題庫建設,并以此題庫為基礎開發出“醫學在線考試系統”軟件資源,其內容涵蓋了所有臨床課程,考試范圍已擴大到各級醫生培訓考試、職稱考試、執業資格考試等。每項考試都有“在線練習”和“在線考試”兩個功能模塊,該系統可以保證上千人同時在線考試。
4總結
綜上所述,診斷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臨床醫學主干學科,其課程內容涵蓋了10個專業(消化內科、呼吸內科、心內科、腎內科、血液內科、內分泌科、檢驗醫學、影像醫學、超聲醫學、核醫學)、3個二級學科(臨床診斷學、內科學、核醫學)、12個三級學科(心血管病學、呼吸病學、胃腸病學、血液病學、腎臟病學、內分泌學、癥狀診斷學、物理診斷學、機能診斷學、醫學影像學———包括放射診斷學、同位素診斷學、超聲診斷學、臨床放射學等),其課程內涵的創新輻射面廣、影響深。我們在實踐中通過將“廣義診斷學”模式貫穿于整個臨床教學全過程,豐富課程內涵;通過引入磁共振等新理論新技術創新教學內容;通過創建模塊化診斷學實踐教學體系促進學生臨床技能提高;通過構建量化式三級目標考核和臨床技能多站考核體系改革考試方法。總之,通過上述諸多舉措促進了臨床醫學本科生《診斷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提高,獲得了良好教學效果。
作者:劉剛 向國春 姬軍生 郭海濤 黃河清 李由 劉光瓊 單位: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臨床教學管理中心 內科學與物理診斷學教研室 醫教部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56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