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管理論文(6篇)
第一篇:水資源管理主要問題及應對措施
眾所周知,水資源對人類社會所具有的意義和重要性,而現階段,全球的可用水資源總量大幅度減少,可以說已經到了水資源嚴重匱乏的嚴峻形勢。就我國而言,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水資源將成為最具有影響力的影響因素,在90年代左右,中國就頻繁的發生旱災、水污染等一系列的與水有關的問題。而且根據數據統計的結果顯示,每年的洪水災害造成的損失大概為120億美元,而旱災的損失則高大350億美元,除了純粹的水資源災害外,我國還存在著空氣的污染問題,而水和大氣的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已經達到了540億美元,三種災害合計起來,我國每年的損失達到了1000億美元,占了GDP的百分之十五,由此可見,水資源短缺已經不再是我國最主要的矛盾了,現階段我國最主要的矛盾就是水環境的污染和惡化。
一、我國水資源現狀
(一)自然現狀
1.水資源的總量,在80年代初期,我國水資源的平均總量大約為6.2萬億立方米,除開利用水循環更新等方面的水資源,平均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按當時統計的人口數量來計算,人均的水資源量大約為2220立方米,通過分析預測當我國人口達到16億時,我國的人均水資源將會跌至1760立方米,占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因此,聯合國將我國列入了全世界人均水資源短缺的國家之一。如果按照國際標準來看,我國的人均水資源已經處于一個用水緊張的階段了,不難看出我國未來的水資源形式是非常嚴峻的。
2.水資源分布不均勻,我國水資源的分布非常不均勻,不是指地區分布不均勻,而是我國的水資源在時間上分布的非常不均衡,由于我國的季風氣候的影響,夏季6~8月份的降水量占了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六十,而冬季卻只占了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左右甚至更低。雖然說這樣的降水分布是我國在發展灌溉農業的同時還能夠發展旱地農業,但是降水的季節太過于集中,導致我國大部分地區每年的汛期時間達到4個月左右,其降水量占了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八十,這不僅不能促使我國水資源的增長,反而容易形成春旱夏澇的形式,而且我國洪水徑流量占了水資源量的三分之二左右,這種情況非常容易導致我國江河出現特大洪水災害和嚴重枯水的災害,甚至是連續洪災或連續旱災的情況出現。不僅如此,我國的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分布是不相匹配的,比如長江以南土地面積大約占全國百分之三十六,人口占全國百分之五十四,水資源卻占了全國百分之八十一,還有長江以北,土地占全國百分之六十三點五,人口占全國百分之四十六,但水資源卻低至百分之十九。由此可見,我國的水資源在土地資源的分布上也非常的不均勻,長江以南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占全國的百分之七十,而黃河等三流域卻只有百分之七點七,人均的水資源只有500立方米,這也是我國水資源匱乏的最主要的地區。通過與我國水資源整體格局以及國土面積人口等情況相近的美國、巴西、印度等國家相比后,發現我國在諸多的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劣勢。
3.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根據早期接近有50年數據的將水和氣溫資料分析,我國最近的二十年以來北旱南澇的局面一直是持續呈現的,八十年代我國華北地區持續干旱,10年的平均降水量只有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在九十年代華中地區的8年的平均降水量只有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
二、存在問題
我國作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以及全世界水資源匱乏的國家之一,我國領導對水資源的管理更加的重視了,但是在管理的過程中卻頻繁的出現問題,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防洪安全保障問題。本文中有提到我國的降水量時間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6~8月份,從而導致夏天出現暴雨洪水的情況,雖然說我國對防洪工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卻依舊不能解決洪水災害的問題,這是因為大部分的防洪工程都是修建在歷史殘留的堤壩上的,而且防洪工程的建設標準也相當的低。在歷史殘留的堤壩中存在著很多的隱患,導致整個防洪工程的堤基就不穩固,進而在遭遇洪水時險象環生。
2.水資源浪費的現象嚴重。我國在存在著水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浪費水的現象卻隨處可見。我們從大方面來看,我國的農業是用水量非常大的行業,它的用水量占了全國總用水量的百分之七十二,而且我國的幾乎是灌溉農田的種植技術,這種灌溉技術中的輸水渠道的滲漏非常嚴重,而且因為溫度還會出現水分蒸發的現象,從而導致真正被農作物使用的只有灌溉總量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見,農業灌溉技術的水資源浪費情況有多嚴重。除了我國用水第一行業的農業外,水資源浪費情況在我國用水第二的工業中也非常的嚴重。近段時間我國的工業迅速發展,其工業用水也從原本的457億立方米激增到1159億立方米,雖然說我國的工業結構等都大有提高,但是在相比發達國家的萬元產值的用水量,仍然高出了一倍以上。在工業中不僅用水量非常大,其重復利用水資源率卻非常低,只有百分之四十至五十左右,還有部分的企業低于百分之四十,但在日本早在1982年的時候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三點八,而美國在1985年的時候也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五。在我國大的行業水資源浪費外,在生活中也存在的普遍的浪費現象,而且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用水的區分不明確,導致污水處理不得當、飲用水質量也得不到提高等問題。還有,八十年代之前建設的城市中,大部分的供水管網經常會出現破裂等現象,不僅浪費了水資源,還影響了供水的問題,據調查因為水管破裂浪費掉的水資源占了總供水量的五分之一,而且水管破裂率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二十,由此可見,我國的水資源浪費的情況有多嚴重,進而可以看出缺水的問題已經成為了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最大威脅。
三、解決措施
1.健全水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為了使我國水利事業的發展得到保障,我國必須根據WTO的規定進行盡快的完善和修整我國的水法制。在修改之前,首先要將原有的《水法》中的經驗和教訓總結出來后,在按照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和依法行政等要求,進行《水法》的修訂完善,促使水資源管理體系的發展,讓水資源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利用。
2.水資源管理的制度需要統一。我國的水資源管理主要是由部門和行政進行分割的管理的,但是這樣的管理方式會影響水功能的發揮,使水資源的統一管理等受到影響,從而導致水災、水污染等一系列的問題出現。因此,為了解決水資源帶來的危機,我國必須要建立一個高效、科學、合理的水資源統一管理制度,促使水資源的利用率等方面得到更好的改善和發展。
3.改善污水處理的問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嚴重受到了水質污染的影響。水質污染防治的工作已經成為我國最為重要的任務了,目前,我國對廢污水的處理和回收利用率都偏低,但是因為工業的發展,廢水的排放量已經是原來的幾十倍,這種現象急劇的增加了水質污染,由此可見,廢污水的處理問題對我國水資源管理存在著多么重大的意義,只有加大力度改善污水處理的問題,才能使水資源管理系統更加完善。總之,想要改善我國水資源管理的現狀,就必須要針對現有的問題整改,從根源下手,將污水處理的問題、水資源浪費的問題等解決了,才能夠改善我國水資源匱乏的問題,從而提高我國水資源的利用率,使我國的水資源管理能夠更好,進而達成節約用水的目標。
作者:趙金波 單位:松原市水政水資源管理中心
第二篇:臺前縣水資源開發利用思考
臺前縣位于河南省東北部,豫魯兩省交界處,三堤(臨黃堤、南金堤、北金堤)、兩河(黃河、金堤河)橫貫全境,全縣2/3土地處于背河洼地滯洪區,1/3土地在黃河灘區。該縣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交替分明,具有“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高氣爽,冬寒少雪”的特點。
1水資源狀況
1.1地表水資源
臺前縣地表水資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根據區域降水量統計計算,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62.20mm,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1.30%。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2568萬m3,受自然地理和工程設施條件的限制,調蓄能力弱,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僅260萬m3。
1.2地下水資源
臺前縣地下水以大氣降水、側向徑流、河道滲漏及灌溉入滲為主要補給來源,以側向徑流、人工開采及大氣蒸發為主要排泄方式,境內地勢低洼,水源補充條件好,地下水資源較豐富,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6722萬m3,多年平均淺層地下水可利用量為8350萬m3。
1.3水資源總量
臺前縣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2568萬m3,地下水資源量6722萬m3,扣除地表水與地下水之間重復量,水資源總量7643萬m3,產水模數19.40萬m3/km2,產水系數0.35。
1.4過境水資源
臺前縣過境的河流有黃河和金堤河,黃河高村站(控制面積73萬km2)多年平均實測年徑流量3.37×106萬m3。金堤河范縣站(控制面積4277km2)多年平均實測年徑流量13704萬m3。臺前縣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汛期澇水經幾條溝渠提排匯入金堤河,且金堤河水質污染嚴重,不能滿足灌溉要求,故沿金堤河提灌水量很小,忽略不計。根據黃委會頒發的取水許可,臺前縣許可引黃水量為5270萬m3/a,其中,影唐引黃閘、王集引黃閘、劉樓引黃閘許可引黃水量分別為1700萬m3/a、1300萬m3/a、1500萬m3/a,其它引水閘引水量為770萬m3/a。
2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2.1地表水調蓄能力差,工程性缺水明顯
臺前縣降水量年內、年際分配不均,徑流多以洪水形式出現,這種自然條件不利于地表水的有效利用。由于境內缺少攔蓄調節工程,雨洪資源大部分流出境外,造成當地地表水資源利用率較低;另一方面由于工程質量問題,導致已建工程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工程性缺水明顯。
2.2城區供水能力不足,地下水無序開采嚴重
城市供水工程是城市生產生活的必要條件,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制約城市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目前臺前縣僅有一座水廠,供水規模較小,且主要供應臺前老城區。隨著臺前縣經濟社會的發展,現狀供水能力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城區內因供水能力不足而面臨無水可用的企業就地打井取水,使地下水處于無序開采狀態。
2.3水源污染嚴重超標,水質性缺水突出
臺前縣盡管以農業生產為主,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大量未經處理的工業、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河道溝渠,地表水環境被破壞,由于沒有有效的水源進行補充,水體自凈能力變差,生態狀況逐年下降。受地表水下滲影響,境內淺層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突出。
2.4開發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浪費現象嚴重
目前臺前縣農業灌溉工程存在著設計標準低、工程配套差、設施老化等問題,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不了應有的效益。再者由于田間灌溉技術落后,多采用大水漫灌、串灌等方式,大水漫田后,尾水或流到鄉間路上,使滿路污水橫流,或流入坑塘,使坑塘滿灌,造成畝均灌溉用水量偏大,灌溉水利用效率低,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
3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有效措施
3.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節水認識
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宣傳車、標語等多種形式宣傳教育,提高廣大群眾的節水意識,鼓勵公眾參與節約用水,形成全社會節水的良好風尚。同時,搞好節水灌溉標準示范園區宣傳,對已取得顯著成效的示范園區進行參觀學習,讓廣大農民體會到發展節水灌溉的諸多益處,提高農民群眾發展節水灌溉工程的積極性。
3.2增加資金投入,加大節水力度
一是政府增加資金投入,調動企業和個人節約用水的積極性。目前各行業都存在著節水潛力,城市生活用水要進一步鼓勵和推廣節水器具。對工業和其他行業采取相應的積極措施,加大節水力度。二是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灌區續建配套改造、擴大節水灌溉面積、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數等措施實現農業節水,重點搞好噴灌、滴灌、微灌等高標準節水灌溉工程建設。
3.3合理調配水資源,充分利用黃河水
由于黃河水分配指標正常年份為5270萬m3,具體年份豐增枯減,一般豐水年份指標沒能全部利用,因此應該進一步探討和采取措施,合理調節用水結構和水資源調配,豐水年多用黃河水,枯水年適當超采地下水,充分利用地下水的調蓄作用,騰出地下庫容以期豐水年蓄存多余的水,實現以豐補歉的調節作用。
3.4強化環境保護,提高污水回用
加大治理污染源,加強水污染防治監督及污染物總量控制,實現排污總量控制下的達標排放;提高污水處理回用率,將污水處理回用與污染源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在改善水質狀況的同時減少了對原水的使用量,有助于提高水環境承載能力,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
4結語
臺前縣是一個農業縣,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刻不容緩。應遵循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優化配置、有效保護的原則,科學攔蓄地表水,合理開采地下水,充分利用黃河水,加大治污力度,把有限的水資源科學合理地利用起來。確立保護環境和合理開發水資源的雙重目標,實現水資源永續利用和生態系統良性循環,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徐明立 單位:河南省鶴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第三篇: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采集傳輸技術研究
水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水的需求越來越大。科學合理利用水資源、保護水資源,以現代化手段管理水資源已提到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議事日程。及時準確地掌握地表、地下水水資源的變化以及取用(開采)水量等信息,是做好水資源規劃和評價管理的重要前提,也是制定政策和進行技術研究的重要依據。
1.信息采集傳輸需求
信息的采集傳輸,重點針對取水、供水、用水、排水等水資源開發利用的主要環節、重點水功能區、飲用水源地等,通過對水量、水位、水質等實時監測、提高水資源信息采集的時效性和精確性。目前絕大多數取水戶都按照水資源管理條例的要求對取水進行了計量,計量設備有計時器、普通機械濕式水表、干式水表、智能水表、超聲波流量計、渦街流量計、電磁流量計等。按照取水信息自動采集的要求,傳統的取水計量設備無法自動信號輸出,已滿足不了自動采集傳輸的需求。而先進取水計量設備價格偏高,因此限制了設備的推廣和普及。此外。由于取水水質的影響,設備維護的工作量較大,設備廠家由于規模等原因,后續維護跟不上,也制約了先進設備的推廣。隨著水資源管理水平的提高,結合取水許可管理和水資源費征收的要求,可進行取水量自動采集、實時傳輸的試點。通過現場實地調研,建立信息自動傳輸遙測站,但有些遙測終端缺少良好的電源管理和通信管理,還有些試點站點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不夠,遙測設備沒有安裝避雷設備。
2.技術實現
遵循“統籌兼顧、公專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的通信資源和網絡資源,按照“統一標準規范”的原則,實現信息實時采集傳輸的可擴展性和靈活性。各實時監測站點均統一建設,站點數據采集采用實時自報和超限加保為主,召測應答為輔的工作方式,各級區域中心站設置專用服務器,實現對區域監測站點管理和實時數據接收、整理、入庫,同時,各級區域中心站可發送召測指令,對各監測站的基礎信息和實時數據進行召測。各級區域中心系統,具有數據接收、數據處理、數據統計和數據圖表可視化功能,具有系統站點管理和參數越限報警功能。各級區域中心系統,與管轄的所有監測站進行時鐘同步。各實時監測站點,以自動定時發報為主,發報周期可以遠程設置,可遠程召測應答,可超限加報,限值可遠程設置。實時采集的數據,各監測站點均可存儲,傳輸數據結構按照統一標準,規約。各監測站點具有自檢和報警功能,采用GPRS為主,GSMSMS為輔的報信方案。各實時監測站點的遠程監測終端采集的數據經CDMA1x網絡傳輸到中心路由器,中心路由器將采集的信息轉到各級區域中心服務器,入綜合數據庫,各實時監測站點,以數據遙測終端(RTU)為核心,由傳感器、遙測終端、通信終端和供電等四部分組成。取水量監測點采用超聲波流量計或光電直讀水表、復用原有流量計信號等,進行采集瞬時流量和累計流量并與RTU進行通訊,RTU采集到實時流量信息存儲到本地并發送到中心服務器,如圖1.2。地下水水位監測點采用西安麥克壓力式傳感器,監測站RTU定時采集水位計數據,RTU通過分析水位變化,在水位數據達到起報條件時,自動向中心服務器發送報警信號,如圖1.3。各實時監測站點,采用定時自報、查詢應答、兼容模式等,可以遠程修改報送方式,并可根據事件不同,隨即自報箱門開啟、交流電斷電等報警信息。各實時監測站點的RTU自身帶有本地固態存儲器,容量能夠實時記錄大于3個月的自動采集數據,記錄的數據能夠滿足水資源信息管理的需求。以FLASHROM作為數據存儲的載體,支持本地PC或遠程控制指令進行數據提取。本地下載數據時,通過本地接口獲取存儲器中的數據,保存在PC中。還可以通過系統平臺進行定時抄取本地的歷史記錄,為數據分析提供依據。各實時監測站點的RTU自身帶有本地固態存儲器,容量能夠實時記錄大于3個月的自動采集數據,記錄的數據能夠滿足水資源信息管理的需求。以FLASHROM作為數據存儲的載體,支持本地PC或遠程控制指令進行數據提取。本地下載數據時,通過本地接口獲取存儲器中的數據,保存在PC中。還可以通過系統平臺進行定時抄取本地的歷史記錄,為數據分析提供依據。
3.結論
運用數據遙測終端(RTU),實現了取水量和地下水水位的移動實時監測,實現水資源信息的采集、預處理、存儲、傳輸以及查詢應答等測控功能。通過采用對監測信息的定時自報、超限加報和隨機召測的兼容工作機制,使信息采集更靈活便捷。同時基礎數據的統一管理,對全面掌握水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及變化規律,提供了科學、客觀的依據。
作者:王瑩 單位:徐州市城區水資源管理處
第四篇:雙塔區水資源開發利用
雙塔區是朝陽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一座歷史悠久、美麗富饒的新興工業城區,是朝陽市、朝陽縣、雙塔區黨政機關所在地。雙塔區東依東北佛教名山鳳凰山,北靠大凌河支流顧洞河,東、北與北票市接壤,南與朝陽縣為鄰,西與龍城區和朝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毗連,大凌河由西南向北東流,城區內流程約10km。雙塔區東西跨度約27km,南北跨度約40km。總面積為499.5km2,約占全市總面積的2.53%。公路、鐵路、101國道從市內穿過,交通十分便利。雙塔區地處遼西低山與丘陵地形區的中部,屬華北山地與高原一級地形區,區內地貌分布特點是四周低山丘陵,中間低洼平坦,大凌河橫貫其中,南部和東部低山丘陵海拔在200―600m之間,北部和西部丘陵海拔在204―341m之間,與河谷盆地相間排列,具有平行嶺谷地貌特征,地勢由西向東傾斜,中部呈隆起狀。
1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分析
1.1供水工程與供水量
雙塔區沒有引、提水工程,目前在大凌河和十家子河城區段修建了7座橡膠壩。雙塔區總供水量為7660.0萬m3,其中地表水為6340.0萬m3,地下水為1320.0萬m3。
1.2用水結構及用水量
雙塔區現有城鎮生活用水水源地兩處,分別為中山水源和扣北水源,共有取水井20眼。設計取水能力5443.2萬m3,工程現狀取水能力3115.0萬m3。近幾年,為了美化城市環境,在大凌河干流和十家子河與大凌河匯合處先后修建了7座橡膠壩,總蓄水面積4846畝,蓄水庫容465萬m3。工業和城市生活用水主要分布在大凌河干流朝陽城區段。區域內無大型灌區,農業灌溉主要分布于大凌河河谷平原及其支流河谷、坡洪積扇裙地帶,主要是開采松散巖類孔隙水。農村生活用水呈分散開采。地下水的開采在時間的分布上因供水對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城鎮生活、工業供水和農村人畜生活用水開采量各月差異不大,農業灌溉用水隨季節變化大,一般11月至翌年3月為非開采期,開采量較小,4至10月份為農灌開采期,而5至6月降水少,農作物需水量大,農業灌溉開采量主要集中于該兩月份。根據2011年用水量調查資料統計,雙塔區的總用水量為7660.0萬m3,其中地表水為6340.0萬m3,地下水為1320.0萬m3。在總用水量中,農田灌溉用水量為800.0萬m3,占總用水量的10.4%;林牧漁畜用水量為197.3萬m3,占總用水量的2.6%;工業用水量為2152.7萬m3,占總用水量的28.1%;城鎮公共用水量為1690.0萬m3,占總用水量的22.1%;居民生活用水量為2750.0萬m3,占總用水量的35.9%;生態環境用水量為70.0萬m3,占總用水量的0.9%。從整個用水結構組成來看,城鎮生活用水量要排在第一位,其次為工業用水。2011年雙塔區用水量統計見表1。
1.3區域用水水平及用水效率
2011年雙塔區總人口39.9萬人,其中城市人口為30.5萬人。大牲畜10605頭,小牲畜107610頭。地區生產總值(GDP)136.22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為37.47億元。2011年雙塔區總灌溉面積為8.31萬畝,其中水澆地3.96萬畝,菜田0.85萬畝,林果3.5萬畝。2011年雙塔區人均用水量為192.0m3,萬元GDP用水量為56.2m3/萬元,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為92.1m3/萬元。城鎮居民生活用水指標為116.7L/人•d,大牲畜用水指標為59.7L/頭•d,小牲畜用水指標為25.0L/頭•d。農田灌溉用水綜合指標為166.3m3/畝,其中水澆地用水指標為133.8m3/畝,菜田用水指標為317.6m3/畝。林果用水指標為21.7m3/畝,以上用水指標均低于全省同期指標。通過調查分析,雙塔區目前的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66,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為75%。
2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評價
根據《朝陽市水資源》資料統計,雙塔區1956―200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483.1mm,水資源總量為3896.7萬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3896.7萬m3,地下水資源量2301.1萬m3,二者之間重復量2301.1萬m3,地下水可開采量為1724.0萬m3(說明:上述資源量就是本區域的,不包括上游的側向補給量、地表水體入滲補給量)。2011年雙塔區供水總量為7660.0萬m3,其中地表水為6340.0萬m3,地下水為1320.0萬m3。由于在朝陽市區上游建有閻王鼻子水庫,根據《閻王鼻子水庫水資源論證報告》,2020年供水保證率為90%、95%和97%的水庫可供水量分別為5608.0、5432.0和5244.0萬m3。2020年供水保證率為90%、95%和97%的補下游干流用水量分別為1082、1095和1116萬m3。補地下水1065萬m3。由于朝陽市區的生活及部分工業水源均布置在大凌河干流河道,據此朝陽城區的用水主要是開采利用上游的地表補給水量。
2.1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與利用現狀
雙塔區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為0.83億m3,2011年的實際用水量為0.766億m3,現狀年的用水總量低于總量控制指標。
2.2用水效率控制指標與用水水平現狀
根據遼寧省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雙塔區到2020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61,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為88.2%。通過調查分析,雙塔區目前的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66,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為89.2%,已經達到用水效率控制指標。
3水資源開發利用潛力
由于雙塔區是朝陽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新興的工業城區,是朝陽市、朝陽縣、雙塔區黨政機關所在地。因此市區的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量所占比重較大,據2011年用水量分析,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量為4752.7萬m3,占總用水量7660.0萬m3的62.0%。因此城區的節水潛力主要是利用其上游修建的閻王鼻子水庫向市區供水,根據《朝陽調水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2020年將向市區供水3414.0萬m3;其次是中水回用,根據規劃朝陽市污水處理廠將在2013年提供2555.0萬m3的中水供發電廠等部門使用(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中非常規水源為1550萬m3);再次要進一步提高工業用水的循環利用率,爭取將目前的87%提高到90%以上。農業上要加大發展節水滴灌的力度。在生活用水方面,進一步推廣節水器具后,生活用水還有一定的節水空間。
4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問題
4.1資源性缺水
雙塔區人均年占有資源量為97.7m3,為遼寧省人均占有量820m3的12%,約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4.3%;畝均水資源量243.5m3,為遼寧省畝均占有量的37%,僅為全國畝均占有量的12.4%。水資源的短缺直接影響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4.2供水設備陳舊、漏失現象嚴重
城區大多市政水源配套設施陳舊,輸水管線老化,跑、冒、滴、漏現象嚴重。雙塔區作為一個行政中心,用水問題會是一個相當敏感的問題,因此,水資源管理部門一定要結合地方實際,做好規劃和配置,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益,從而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作者:金福一 單位:遼寧省水文局
第五篇:水資源用水計劃指標分析
北京市為貫徹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四定”原則,加強用水計劃指標控制,全面實行計劃用水和定額管理,提高用水效率,保障首都水安全。
1水資源形勢與用水情況
1.1水資源形勢
北京市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37.4億m3,2001—2014年均水資源量僅為23.9億m3[1-2],年人均水資源量不足140.0m3,遠低于國際人均500.0m3的極度缺水標準,屬資源型極度缺水城市。
1.2用水情況
2001—2014年,年均用水量35.6億m3[1-2],與年均水資源量23.9億m3相比,平均每年用水缺口達11.7億m3。密云水庫多年平均儲水量低于10.0億m3,每年的用水缺口超過一個密云水庫的多年平均儲水量。2014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1.6萬人,水資源總量20.3億m3,實際用水總量37.5億m3[2]。從人均資源和消耗情況看,2014年,北京人均水資源94.4m3,而人均用水量174.3m3,消耗量是資源量的1.8倍。
1.3“南水北調”
來水進京,仍需節水北京市近年供水缺口達11.7億m3。2014年“南水北調”來水進京后,水資源緊缺的矛盾依然存在。按照規劃,2015年外調水10.0億m3,其中替換應急水源地水量2.9億m3、關停壓采城區自備井供水量2.5億m3、河北應急調水為2.3億m3,只剩余水2.3億m3[3],隨著人口和經濟的快速增長,這部分水量很快就消耗殆盡。因此,盡管“南水北調”來水已進京,但必須清醒地看到,由于歷史欠賬多,加上氣候變化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北京水資源供給依然趨緊。水資源供需矛盾仍然存在,飲水思源,節水先行,節水道路依然任重道遠。
2立足水資源配置原則,落實“四定”
2.1編制用水計劃指標的基本原則
按照“生活用新水適度增長、環境用新水控制增長、工業用新水零增長、農業用新水負增長”的北京市水資源配置原則[4],編制各年用水計劃指標。
2.2以水定人,下達生活用水計劃指標
(1)人口的剛性增長促使生活用水量增加。2006—2014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長3.8%,生活用水年均增長2.7%。同期,新增人口累計生活用水量約13.3億m3,大于密云水庫年均蓄水量。由此可見,人口無序過快增長是首都水安全問題的癥結。(2)生活水平提高抬升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均生活用水量的高低主要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相應的用水習慣的影響。公元前每人每天耗水12L,中世紀增加到20~40L,18世紀達到60L。當前歐美一些大城市每人每天耗水達500L[5]。一方面,與國內相比,北京經濟社會相對發達,居民生活水平較高,人均生活用水量較大;另一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北京的人均生活用水量低于美國、法國及英國等國家的水平。因此,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勢必會提升人均生活用水的需求,加重北京市水資源緊缺。(3)生活用水指標下達方案。對生活用水(生活用水是指除了環境用水以外的第三產業用水、建筑業用水和居民家庭用水),嚴格落實2020年北京市人口調控目標及年度分解任務,結合區縣調控目標,按照相應用水定額,核算人口用水增長指標,下達生活用水指標。通過下達生活用水指標,推動各區縣“以水定人”調整人口布局,做好人口和功能疏解。
2.3以水定城,下達環境用水計劃
(1)河湖補水量,連年增大。北京水資源的長期過度開發導致河湖補水需求量大。2006—2014年,北京年水資源開發利用率超過100%。水資源的長期過度開發,導致地表、地下水環境惡化,并引起河水斷流、湖泊萎縮等生態問題。降水量的減少加劇生態環境中水資源的枯竭,進而增加環境補水需求。2014年降水量439mm[2],僅是多年平均降水量的75.0%。為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傷害,必須向河道、湖泊人工補水,以保證維持生態環境功能正常運轉所需水體的數量和質量。(2)城市綠化面積增大,增加生態用水需求。2006—2014年,道路面積年均增長3.3%,公園綠地面積年均約增長3.7%。此外,政府和民眾對水環境的要求逐步提高,帶來環境用水投入的增長。受上述2個方面因素影響,2006年以來北京市環境用水年均增速高達20.6%,2014年達到7.2億m3,其中再生水利用量達5.4億m3。近幾年環境用水增量大,主要是加大再生水的利用,與2013年相比,2014年環境用再生水增量達34.0%[6]。(3)環境用水指標下達方案。水生態系統是水資源形成、轉化的主要載體。因此,保護好水生態系統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對環境用水,一方面通過下達再生水指標,引導環境用水向再生水利用方向傾斜,鼓勵各區縣加大環境用再生水的量,以達到節約新水的目的;另一方面對新水指標控制增長,要求各區縣提高環境用水效率。以水定城,打造“水清、岸綠”的河湖生態環境和建造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美好家園。
2.4以水定產,下達工業用水計劃指標
(1)工業用水情況。2014年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工作自查報告中,北京市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1.9m3,與國內其他省市相比,低于天津、山東,總的來說,工業用水效率在國內處于較高水平。與國際對比,萬美元工業增加值新水量高于新加坡、以色列等,說明北京工業結構還存在與節約用水不相適應的狀態,需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疏解低端產業。2006—2014年,北京工業用水年均降低2.4%,累計工業節約用水量約8.2億m3。(2)工業用水指標下達方案。對工業用水,嚴格按照工業用新水零增長和“以水定產”的思路,結合工業疏解政策,落實禁限產業發展,下達工業用水指標。一方面通過約束工業新水指標,督促企業逐漸向“節水型”產業轉變,提高用水效率。另一方面鼓勵企業循環利用水,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由耗水型企業向節水型企業轉變。以水定產積極推動工業企業調整退出工作。
2.5以水定地,下達農業用水計劃指標
(1)農業用水情況。農業用水約占北京市用水的1/4。2006—2014年,北京農業用水年均降低5.4%,累計農業節約用水量約17.1億m3。2014年度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工作自查報告中,北京市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0.705,與國內其他省市相比,僅低于上海。(2)農業用水指標下達方案。對農業用水,結合北京市2020年農業用新水量下降到5.0億m3的目標,以水定地,疏解低端產業,壓縮農業用新水指標,初步計算2015—2020年,農業用新水指標年均壓縮7.8%,其中重點控制區域(重點控制區域是指地下水嚴重超采區和重要水源保護區),在實用量基礎上壓縮8%~9%,其他區域壓縮6%~7%。通過下達農業用水指標,一方面促使各區縣嚴格控制農業用水量,推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減少高耗水作物種植,逐步實現高效灌溉全覆蓋。一方面大力控制畜牧水產業新增規模,以水定地,因地制宜發展林、草與水果等產業,使農業產業結構與水資源節約相適應。
3依托管理手段,落實“四定”
3.1層層分解用水計劃,嚴格超用水指標累進加價制度
各節水管理部門要在每年1月底以前,將區縣用水總量控制指標按水源、按雙月分解下達到具體用水單位。對鄉鎮用水要落實到具體用水單位或鄉鎮、村級集中供水站。用水單位要建立用水統計臺賬,按月向節水管理部門上報或核實月用水量;節水管理部門要按單月對出現超指標用水的單位進行預警提示,雙月對出現超用水指標的用水單位依法嚴格收取超指標累進加價費用。
3.2規范年內用水計劃指標管理
各區縣用水指標下達之前首先要公告,指導社會用水單位到相關節水部門辦理用水指標手續。用水指標下達后,原則上不再調整。因工程施工、園林綠化、環境衛生等需要增加臨時用水的,或因新、改、擴建項目新增用水需求的,用水單位應按程序向節水管理部門申請核定臨時用水或長期用水指標,并按要求提供節水設施竣工驗收、用水合理性分析報告、水平衡測試等材料。節水管理部門按程序批準調整用水指標。
3.3強化依法治水,加大節水執法力度
實行依法管水、依法節水,加強節水執法檢查,嚴格查處浪費用水現象,特別要針對景觀、高爾夫、洗浴、洗車、綠化和現場制售水等行業用水的監督檢查,對違法行為予以處罰,并限期整改。加強對用水單位生活用水器具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對發現仍在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耗水量高的設備、產品,以及不符合北京市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技術標準規定、造成浪費用水等不良后果的,將依法予以處罰。
3.4落實用水效率準入制度
建立產業用水效率準入制度,嚴格控制高耗水行業用水指標管理,加強監控力度。按照北京市研究制定的產業用水效率準入名錄,嚴格水影響評價制度和做好新、改與擴建項目節水設施方案審查工作,嚴格新增用水設施與用水量的審查。
3.5加強節水宣傳,培育全民的節水意識
通過各種形式強化節水宣傳,引導全社會愛水、惜水、護水和節水,培育全民節水文化。除通過新聞媒體加強節水宣傳,播放和刊登節水公益廣告外,要加強對用水大戶節水法規、節水技術標準及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宣傳與培訓。
4結束語
通過對用水計劃指標配置原則的分析和用水計劃指標管理手段的分析,從技術和管理2個方面,實現北京市用水計劃指標下達全過程落實“四定”的原則,達到水資源優化配置,積極推動首都人口和功能疏解,有效發揮用水計劃指標對節水工作的支撐作用。
作者:焦慧琴 單位:北京市大興區水務局
第六篇:水資源供需分析及合理配置
1概述
渾南新區位于沈陽市的東南部,地跨渾河、太子河兩個流域。東部和撫順市山水相連,西部與和平區相交,南部與蘇家屯接壤。渾南新區下轄7個園區(含三好街高科技園區0.5km2),全區總面積602.5km2。東陵區(渾南新區)是兼具城鄉兩種管理職能的新型城區,也是沈陽市改革開放特別試驗區,行使城鄉兩種管理職能。渾南新區共有7個園區,113個村,人口26.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3萬人,農村人口17.3萬人。全區耕地面積321.93km2,2013年播種面積2.47萬hm2,糧食產量13.76萬t,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18萬元。2013渾南新區國民生產總值為330億元。
2地表水供水預測
2.1蓄水工程
渾南新區規劃年無新增蓄水工程,蓄水工程供水量無變化,2015,2020,2030年蓄水工程可供水量同現狀年。
2.2提水工程
渾南新區現有提水工程3處,設計提水規模分別為:(1)下伯官提水站設計提水規模3156.3萬m3/a,現狀供水能力2160萬m3/a;(2)后李相提水站設計提水規模31.5萬m3/a,現狀供水能力10萬m3/a,為移動式泵站;(3)王寶石寨提水站設計提水規模157.7萬m3/a,現狀供水能力30萬m3/a。
2.3輸水工程
渾南新區地表水供水量16.54萬m3。2015,2020,2030年使用地表水大多靠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供給。目前大伙房水庫已給沈陽城區供水,根據遼寧省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水資源配置規劃,沈陽市城區及開發區規劃年的缺水量將由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供給,2015,2020,2030年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分別供給8.11億,8.11億,8.24億m3。
3地下水供水預測
渾南新區現狀地下水水源井4820座,其中農業用水水源井2530座,其余為生活、工業用水水源井。現狀供水能力1.13萬m3/a,隨著國家及遼寧省封井計劃的實施,東陵區將有部分地下水井被封。屆時渾南新區將采用大伙房水庫輸水進行補充。具體封井情況為2011年,渾南新區將關停沈陽水務集團李巴彥水源地12眼井,削減水量1313萬m3/a;2012年渾南新區關停沈陽水務集團李巴彥水源地6眼井,削減水量657萬m3/a;2013年渾南新區封閉渾南新區自備地下水源159眼井,削減水量393萬m3/a;到2015年,總削減水量4115萬m3。
4非常規水源可供水量預測
4.1深井子污水處理廠
深井子村已有1座日處理600t的采用人工濕地處理技術的污水處理站,由于原污水處理站的處理規模不能滿足未來深井子地區的需求,且水質未達出水標準。目前對污水處理站進行改擴建,使處理規模達到6000t。由于處理后出水將排放楊官河,最終進入渾河,可作為楊官河與渾河的生態水,該工程于2012年5月30日竣工。
4.2白塔河污水治理工程
本工程有5處子項目,分別為楓林花園項目、華新園項目、營城子項目、金水灣項目和后林新村項目。其中,楓林花園項目主要處理渾南新區營城子大街158號楓林花園小區的生活污水,日處理量200t;華新園項目主要處理渾南新區營城子大街158號華新園小區的生活污水,日處理量300t,該項目位于桑林子小學院內;營城子項目主要處理祥瑞購物廣場及周邊的小區的生活污水,日處理量600t;金水灣項目主要處理渾南新區營城子大街47-8號金水灣小區污水,日處理量700t;后林新村項目主要處理渾南新區營城子大街30號后林新村小區的生活污水,日處理量900t。
4.3上夾河污水處理廠
渾南新區上夾河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能力8萬t。
4.4渾南新區污水處理能力及可供水量預測
渾南新區已建7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8.87萬t,按污水處理回用率為30%計算,2020年渾南新區非常規水源可供水量971.27萬m3/a,其余處理后的70%水量2266.3萬m3/a,可排放到河中,作為渾南新區的景觀用水。
4.5其他供水
由于三好科技園區在渾河北岸,所需水量由城市管網提供,2013年供水量511萬m3,2015,2020,2030年所需水量分別為821萬,871萬,878萬m3。
5渾南新區不同水平年可供水量
渾南新區不同水平年供水能力按照規劃既有設計供水能力,又有現狀供水能力,考慮到本區的實際情況,預測了兩種供水能力,分別為設計與現狀兩種。
6水資源供需分析及配置方案
6.1設計供水能力進行的水資源供需分析及配置方案
根據渾南新區現狀及規劃年需水預測和設計供水能力分析,通過一次平衡,現狀年余水1271萬m3,2015年缺水2677萬m3,2020年缺水4611萬m3,2030年缺水5361萬m3。通過二次平衡,現狀年余水1271萬m3,2015年缺水1706萬m3,2020年缺水3640萬m3,2030年缺水4390萬m3。根據遼寧省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水資源配置規劃,渾南新區規劃年缺水量將由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供給,考慮10%的不可預測損失量,2015,2020,2030年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配置水量分別為1876萬,4004萬,4829萬m3。
6.2現狀供水能力進行的水資源供需分析及配置方案
根據渾南新區現狀及規劃年需水預測和現狀供水能力分析,通過一次平衡,現狀年余水1271萬m3,2015年缺水3823萬m3,2020年缺水5117萬m3,2030年缺水5867萬m3;通過二次平衡,現狀年余水1271萬m3,2015年缺水2852萬m3,2020年缺水4146萬m3,2030年缺水4896萬m3。根據遼寧省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水資源配置規劃,東陵區(渾南新區)規劃年缺水量將由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供給,考慮10%的不可預測損失量,2015,2020,2030年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配置水量分別為3137萬,4561萬,5386萬m3。
作者:孫延芬 單位:遼寧省葠窩水庫管理局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67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