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歷史教學論文
1.制定適當切實的教學目標
中國歷史里《列強對中國發動的大規模侵略戰爭》的教學目標筆者是這樣制定的:認知目標是掌握西方列強發動幾次大規模侵略中國戰爭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原因、目的和實質。情感態度目標是謹記“落后就要挨打”,我們必須警鐘長鳴,千方百計地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使中國永遠屹立于世界先進行列。能力目標是通過比較一些不平等條約的內容、性質和危害性,提高學生比較和概括問題的能力。而隱含目標則是激發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對責任感不強的同學重點以增強其責任感為教學目標;對目標很明確的學生以重點激發他們更加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為教學目標;對侵華戰爭認識有誤的學生則以調節其思想意識為教學目標。隱含目標是考驗教師基本功和靈活應變能力的,因而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師首先要讓自己擁有更豐富的知識和寬闊的視野。
2.因教學對象而異
普通高中教學時以年級為單位分不同的教學對象,而中職學校就不同了。中職學校開設許多不同的專業,各個專業對學生要求不一致,同一年級的學生,同一門課的學習也會要求不同。教學時要區別對待,因材施教,有時在文科學生中很適用的教學方法就不適合理科,在這個專業能收到良效的教學手段在別的專業卻收效甚微。如講授中國古代服飾這一節內容,在以女生為主的旅游服務與管理班級里,可以通過課前先布置,課上通過投影儀讓學生感受中國古代不同的服飾特點,然后讓學生分組用紙裁剪、制作各朝的服飾,最后各組相互評定,這樣不僅完成了課堂教學目標,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在歷史教學中得到良好的運用。可是同樣的方法卻不適合以男生為主的機械加工專業的學生,對他們則可以重點通過古代服飾發展史和加工方法的講解,對比機械加工的發展史激發學生對機械的強大功能產生自豪感。
3.教師要有效使用教材
歷史知識浩瀚無邊,且具有可塑性,不同專業的歷史教育應有它獨特的重點內容,在教材選擇上要因不同專業而選擇合適的教材。如旅游專業的學生因偏重于古代史,對文物古跡、著名古都、著名景點等方面的知識應面面俱到地講解,對他們專業學習能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對信息技術專業,數控專業則應偏重世界近現代史上工業文明史的發展;而對非遺傳承專業如微雕專業,除了偏重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外,還應開設很有專業特色的徽州文化史,讓學生了解歙硯的發展史等內容,一則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二則可以增強他們學習本專業的自豪感。
4.需要建立積極的教學評價
中職歷史教學不能僅以是否完成教學目標,考試分數好壞來評價。對中職生的歷史教學評價主要以課堂評價為主,因歷史學科關系,對學生的評價重點放在課堂是否完成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學生通過學習有沒有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能不能“以史為鑒”,做一個優秀中職生,將來為社會做出更大的成績。
5.總結
總之,在歷史教學中,因材施教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個體需求,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能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將其培養成才。
作者:鮑振秋 單位:安徽省行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