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證券市場論文
有“東方芝加哥”之稱的武漢,在近代史上,不僅是中國的物質商品交易中心,也是中國內地最重要的證券交易市場。
一、武漢證券市場出現前的社會準備
1872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家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次年,招商局漢口分局創辦,這是武漢歷史上第一家中國人自辦的股份制企業。從19世紀90年代起,武漢地區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獲得長足發展,迄辛亥革命前,共創辦各類企業122家。這些企業大多采取集股籌資的方式經營,如1906年開辦的著名的漢口既濟水電公司就是由漢口商人宋煒臣、王仿予等發起,公開向社會集資,籌集資本達300萬元。此外,19世紀90年代由洋務派殿軍張之洞在武漢地區創辦的一批官辦企業逐步轉化為官督商辦或完全商辦的股份制企業。如當時東半球最大的鋼鐵企業漢陽鐵廠1890年由張之洞奏準招商承辦,其時盛宣懷集股一百萬銀兩代表股東承辦此廠,從此改為官督商辦股份制企業。1908年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和萍鄉煤礦合為一公司,重訂章程,加招股本,由官督商辦改為完全商辦股份有限公司。漢冶萍公司是清末民初中國最大的股份制企業。至于張之洞在19世紀90年代耗資400萬銀兩苦心經營的湖北織布、紡紗、繅絲、制麻四官局也因經營管理不善、資金周轉不靈,不得不于1902年,由商人韋紫封、鄧紀常組織的應昌公司承租接辦;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又轉租給徐榮廷等人組織的楚興公司,后來發展為華中最大的裕大華民族資本集團。股份制企業是證券交易的基礎和根本。隨著股份制企業的出現,他們發行的具有近代意義的股票也開始在市面流通、轉讓。
從清末起,由中央政府名義發行的國債日見增多。湖北地方當局也借賑濟、旱災或善后為名發行各種彩票。鄰近各省發行的各種債券也常常流入武漢。
債券和股票的證券在發行后,需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如數兌付現金,補償利息,發行機關為推行證券,準許在市場上買賣。正是在股票及各種債券大量出現的基礎上,武漢的證券交易市場漸次形成。
民國初年,武漢開始出現證券商號,稱為股票公司,經營買賣漢冶萍公司和既濟水電公司的股票業務,同時兼營包銷各種彩票,兜售帝俄的盧布、德國的馬克等外幣。當時除既濟水電公司股票在該公司選舉董、監事時,有人收買,湊足獲選的股權數額,始略有起色以外,在平時該公司每千元股票,僅值洋300元。至于其它各種股票,交易均微,偶有買賣,均由該業中人各自上門兜攬,無異掮客。倒是各類彩票因有巨獎的吸引力而銷售頗旺,經營包銷的有萬福來、大利、大有、中華等12家股票公司。
他們除在自設的門市店銷售外,另以9折批發與市面及四鄉小同業銷售。
二、第一個漢口證券交易所浮沉始末
1914年,北洋政府頒布了《證券交易所法》,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關證券交易的法規,從此我國證券交易開始走上了正軌。自此以后,各地開始籌設證券交易所。
1919年初秋,黃菊生、郭子興、袁富生等人由滬來漢,籌設漢口證券交易所。選定漢口花樓街粵華坊街面房屋為所址,由黃菊生任籌備處主任。漢口證券交易所比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遲一年出現,比著名的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早一年產生。
漢口證券交易所定為有限公司,資本額20萬元,分為2000股,每股100元。開業時先收四分之一,其余按每3個月收四分之一,在一年內收足,股票由所印發,分為記名式與不記名式2種;每25元稱為一套,可以在場內、場外與其他各種股票及公債一樣,隨時進行買賣。在10月初開始收集第一次股款后,召開股東會,成立董監事會,選出董事黃菊生、郭子興、楊和生3人;舉黃為董事長,袁富生、湯滌新2人為監察,經理黃暫兼,會計袁兼,場務郭兼。所內交易各種有價證券,各省、市紗廠、礦廠、公司股票及本所股票。一般成交時按票面1000元收取交易費1元;成立本所股票25元(1套),取費5角。費由買賣雙方各付半數,均在當日交割清楚。
漢口證券交易所初期業務不振,到次年2月,即決定收進公司第二股款。黃菊生、袁富生等人緊緊抓住這一時機,糾合親信黨徒,每日在場內大量買進賣出,如:裕華沙廠、大興紗廠、上海永安公司的股票,以及本所股票,恒在20萬元至30萬元之間。由于業務旺盛,便把本所每套25元的股票哄抬到27元;到3月初,升至30元;3月半后再升至35元以上;4月末由會計處宣布:“從上年10月初開業,到本月底止,除各項開支外,凈剩紅利9萬1千余元”;到5月初收入第三次股款后,股票已升至50元了,并仍有繼續上漲之勢。黃菊生等乘勢故意將后盤抬高,以暴利為釣餌。6月中旬,則該所每套股票竟升至65元,盛傳有升至100元之望。黃菊生等在市場上表面是抬價買進,暗中卻在場內、外大量賣出,市價便回跌到60元以下。后來他們見價就賣,乃逐步跌到25元的原價尚無買主。黃菊生等人計已得售,連同股款共騙得40余萬元,便于6月末一同潛逃了。喧囂一時的漢口證券交易所被迫關門。
漢口證券交易所曇花一現,表面上看起來是少數人哄抬本所股價所至,其根源其實在于當時武漢地區工商業不夠發達,股票交易缺乏股份制企業發達的基礎以及民眾缺乏證券意識等原因。
三、漢口證券業公會與第二個漢口證券交易所
漢口證券業公會于1931年1月,由胡云程、郭浩然、陳榮山、吳誠安、楊月停等發起組織,并制定公會章程和市場規則,呈準政府備案,由陳榮山任主席。會址在生成南里,附設交易市場,會員自由買賣,專做國內公債股票及各種有價證券,概以買賣現貨為限。1933年5月,漢口錢莊業經營證券所的有20余人參加公會,使會員陡增至50余人。錢莊業會員提出三點建議:1、公會改造。2、交易市場遷入錢業公會。3、兼做期貨交易。經會員大會討論,除同意公會改造外,其余兩條未被采納。同年漢口證券業公會進行改組,由德隆錢莊經理孫坤山任主席,經營范圍仍限于現貨買賣,不做期貨。證券價格參照天津、上海等市的電報行情及本市的供求變化而定。買戶于議定價格及數量后,即付款換取證券;賣戶于收款后即將證券交割。當時經營的證券有:一期、二期漢口市政公債;一期、二期善后公債;湖北官票;河南善后公債;漢口既濟水電公司股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