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項目教學法簡介
項目教學法于20世紀初起源于美國,盛行于德國。它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兒童教育家伊利諾易大學教授凱茲博士和加拿大兒童教育家阿爾伯特大學教授查德博士共同推創的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活動教學法。2003年,德國聯邦政府教育部職教所制定了以行動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把項目教學法引入職業教育中,自此,項目教學法開始盛行。項目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法,以課程實踐任務為核心組織課程內容,讓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的過程中來構建理論知識,并發展職業能力,它打破了傳統的“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學習過程成為師生主動參與的創造與實踐活動,注重的是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培養其職業崗位能力,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項目教學法具有以下特點:①教學目標與內容不同:傳統的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知識和技能為主,而項目教學法是教給學生如何運用技能和知識解決問題,教給學生具體開展工作的方法;傳統教學法選取教學內容時考慮的是學科的完整性、系統性,而項目教學法選取教學內容時,則根據工作實踐要求而定,具有針對性、應用性。②教學手段與參與程度不同: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而項目教學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主動學習。傳統的教學師生之間的交流是單向的、被動的,而在項目教學法中,學生從一開始就參與教學過程的設計、實施和評價中,充分挖掘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師生之間的交流也轉為了雙向的互動交流。③學生能力培養不同:項目教學法要求學生針對項目目標與內容自己制訂計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實施計劃,最后評價項目成果并反饋,是以“項目任務”為載體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因而充分發揮了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項目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要求項目小組同學共同完成某一項目,小組成員要互相配合、協調一致,這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做到這些。
2、項目教學法在健康教育學課程中的應用
2.1分解教學目標,設計項目任務
項目的選擇是項目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選擇的項目要具有實用性、可操作性、趣味性、挑戰性等特點,這樣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健康教育學課程雖不像技能型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但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因此可挑選學生已有經驗和貼近學生生活或熱點社會問題的話題作為項目主題,然后根據學生個體特點和知識接受能力,層層分解任務,全面培養學生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比如在講解第八章傳播與傳播技巧時,本章內容較貼近學生的日常交流活動,因此學生對此內容饒有興趣,我們確定了項目主題“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傾聽者”,要求學生上網查詢資料,觀看視頻,分析成為一名好的傾聽者的主要障礙是什么?自己的傾聽習慣與課本上的傾聽技巧存在哪些差異?通過教師循循善誘的引導和指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完成任務,這樣既有助于自身良好傾聽習慣的掌握,也有助于文化素養的培養。總之,在項目教學內容設計上,項目任務要與課堂目標貼合,理論學習要與實踐運用結合,突出項目設計的實用性和實踐性。
2.2成立項目小組,開展合作學習
明確教學內容和項目要求后,項目任務由小組合作共同完成。小組一般6-7人一組,每組選派一名組長。由于不同專業學生已有基礎知識和課程編排的差異,教師在分組時既要關注團隊整體水平,又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使小組成員協調均衡。小組根據組員興趣選擇話題,細分任務,分工準備,把任務落實到每一位組員。
2.3導入項目情景,落實項目任務
導入項目情景主要是讓學生進入健康教育學學習的情景,活躍學習氛圍,為自主學習階段做好準備。比如在講解個體行為的矯正時,播放了四種常用個體矯正療法(脫敏療法、厭惡療法、示范療法、強化療法)的典型視頻,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各種療法所針對的矯正對象的特點,以及各種療法的具體應用過程,教師適時導入貼近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所遇到的相關問題,引導和啟發學生進入項目情景,確定項目任務。確定任務后,教師對完成的項目任務所需要的健康教育學理論知識、相關的背景知識進行必要的講授,并與學生一起討論、分析項目要解決的問題和項目學習目標。小組成員商議、確定具體任務和成果展現形式。學生實施項目的具體行動,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小組之間和組員之間交流討論,找到最佳方案。因此項目教學是一種以行動為導向的學習過程,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
2.4組織項目匯報,展示項目成果項目完成后,老師組織項目匯報,學生展示項目成果,這可使學生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激發潛在學習動力。
2.4.1表演秀比如“幫助吸煙者戒煙的技巧”項目展示時,一組同學把理論內容改寫成生活劇本,分角色扮演,并盡可能地利用經典電影中的對話,模擬人物的語音語調和肢體語言。展現形式逼真、幽默,博得了大家的熱烈掌聲。由于表演與學習內容相關,學生充分運用了理論內容中學到的技能與方法,即鞏固了戒煙的理論知識,又鍛煉和提高了健康促進的綜合應用能力。
2.4.2角色扮演
在“人際傳播技巧”項目展示時,一組學生模擬村醫隨訪高血壓病人的過程。他們根據相關理論內容分角色扮演,一人扮演村醫,一人扮演僅具有高小文化水平的高血壓患者,在隨訪過程中,村醫詳細詢問了該高血壓病老人的日常飲食和作息習慣,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對高血壓病人進行了相關健康指導。由于扮演內容與醫學生所學醫學基礎知識和以后的工作內容息息相關,其余的“觀眾”都積極參與,形成了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提高了學生的談話技巧和醫學思維能力。
2.4.3PPT課件展示
在完成“健康促進規劃設計、實施與評價”項目主題時,我們要求學生上網查詢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相關疾病的背景資料,并制作PPT課件進行展示。每個小組就不同的健康主題精心制作了課件,并配有音樂、視頻、圖片以及文字解說,內容翔實、妙趣橫生,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具體健康促進項目的設計、實施與評價的相關標準,更加有助于提高他們的項目實踐能力。
2.4.4撰寫調查報告
在講解第十五章學校健康促進時,師生共同確定“我的健康學校”為項目主題,要求學生提交500字以上的調查報告。老師首先講解了調查報告的寫法和格式要求以及如何制作調查問卷,并組織學生開展問卷調查。學生通過對身邊同學以及學校教職員工的調查和訪談,較好地完成了調查報告的寫作。通過本項目,學生掌握了調查報告的正確寫法,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對“健康學校”話題的探討,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有助于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
2.5評價項目成果,反饋項目信息
項目成果展示后,教師可通過學生自評、小組評價和教師總評相結合的辦法,評價各項目活動是否按照規劃的預期程序實施以及實施的效果;評價項目實施者執行規劃的情況和能力。效果評價應該持續進行,貫穿整個項目規劃過程。比如學生在PPT課件展示結束,教師在鼓勵和表揚之余,應公平、公正地評價各個小組所呈現的成果,總結比較各組的特點,引導學生之間互相借鑒、取長補短,使學生的各種能力在點評中得到提高,并使學生了解存在的不足、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項目教學法在健康教育學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應用,促進了當代教育的教學革新,扭轉了以往落后、低效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創造了主動學習的優越環境,不僅能夠利用現代教學理念、先進模式達到綜合運用知識的效果,還能夠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里既展現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實現了教師的事業價值,又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綜合能力的提高、順利就業做好鋪墊,使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效率等多方面產生較大的進步。此外,在健康教育學課程中使用項目教學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鍛煉了學生的崗位能力、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綜合應用能力以及團結協作能力等,使課程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學完該門課程后,基本具備了該課程要求的各種崗位能力,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當然這中間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需要今后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進一步細化和研究該方法在健康教育學課程實踐中的應用,使它更好地為復合應用型醫學人才的培養服務。
作者:樊宏 吉華萍 陸慧 尤華 鳳爾翠 單位: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與健康教育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