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視角下抽象美術作品鑒賞初探
美術作品是凝結在畫作上的畫家對于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因此在欣賞美術作品時,不僅要能夠理解畫家高超的畫技,同時也還要能夠欣賞作品的美,理解作品想要表達的內涵。這在具體美術作品中能夠較容易地實現,而在抽象美術作品中,由于其抽象性等特征,欣賞者較難理解其內涵。基于此,我們試圖運用社會學視角對抽象美術作品的作者生平、生活環境以及政治背景等進行分析,使欣賞者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抽象美術作品。
一、通過對創作者的生平的了解來提升欣賞者對抽象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
欣賞者在欣賞抽象美術作品的過程中,了解創作者的生平有助于把握作品中創作者留下的各種痕跡,從而更加理性地認識作品。例如,通過對創作者專業教育經歷的了解,欣賞者能夠理解作者不同時期作品的特點,以及創作者成熟時期作品中所包含的其他派系的痕跡,對于欣賞和理解抽象美術作品有很大的幫助。又如,通過了解創作者的情感經歷,能夠使欣賞者了解創作者在創作美術作品時經歷的情感,從而能夠將對畫作的理性理解轉移到對畫作所表達的情感的感受上來,使欣賞者對抽象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得到提升。在對荷蘭印象派代表人物彼埃•蒙德里安的作品《灰色的樹》的欣賞過程中,我們就可以采用了解作者生平的方法,這樣就能夠更加準確地認識和理解這幅畫作,同時對這幅畫作的美的印象更加深刻。彼埃•蒙德里安曾在早年師從其叔叔——海牙派畫家富爾茲•蒙德里安,得到了寫實浪漫主義的真傳,這一經歷對其后來的創作影響巨大。在《灰色的樹》中,還能夠看到寫實浪漫主義的特征——將內心深處的浪漫情感通過寫實主義傾瀉而出。在青年時期,蒙德里安就讀于國立藝術學院,受到了象征主義、印象主義和表現主義的影響,開始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1911-1914年間,蒙德里安受到了畢加索等立體主義的影響,因而形成了立體主義的風格,在《灰色的樹》中,還能夠看出采用了透視和立體三維畫法的痕跡。在一戰期間,蒙德里安致力于用畫作表現和平和發展的理念,因而開始使用中性的色彩,這也是《灰色的樹》中選擇灰色作為主色點的重要原因。這樣,通過對蒙德里安生平進行分析,欣賞者就能夠對《灰色的樹》有更加準確的理解,能夠看出在畫作中創作者采用的方法和其創作時的情感等,更能夠欣賞到作品的美以及作者人格的偉大。
二、通過對創作者生活環境的了解提升欣賞者對抽象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
對創作者的生活環境的了解,能夠從源頭上幫助欣賞者認識到作者對于現實事物的認識能力。這樣,當作者把現實事物抽象地表現為畫作時,欣賞者就能夠理解作者為什么選擇這種方式來表達這樣的主題和這樣的情感。因為作者的生活環境不僅決定了創作者的受教育程度,同時還影響著作者對于事物的認知和對于情感的體驗和表現程度。只有了解到這點,才能夠更好地欣賞抽象畫作。在對畢加索名畫《哭泣的女人》進行欣賞的過程中,就需要充分地了解畢加索的生活環境,才能夠深刻理解為什么“女人”哭泣時面部扭曲、眼睫毛的移位到如此地步。《哭泣的女人》是以畢加索的情人多拉•馬爾為原型創作的。多拉•馬爾與畢加索維持了長達九年的情人關系,在兩人關系剛開始的期間,多拉•馬爾與畢加索情感很好,兩人出雙入對。但是,兩個人性格都很強硬,在很多問題上意見相左,誰也不愿意妥協,因而經常硬碰硬。在這樣的相處模式之下,畢加索開始動手毆打多拉•馬爾,并且多次將多拉•馬爾打暈。多拉•馬爾也因此多次哭泣。畢加索不僅經常打多拉•馬爾,還經常出言刺激她,使她傷心落淚。在這種背景下,畢加索以多拉•馬爾為原型創造出《哭泣的女人》。當欣賞者了解了畢加索的創作過程之后,就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哭泣的女人》中主人公面部的扭曲,也能夠理解畢加索刻意對其的丑化,能夠進一步地體會畢加索在創作時候的感情。
三、通過對創作者所處政治環境的了解來更加深刻地體會美術作品的寓意
雖然抽象藝術不直接表達現實社會,不直接表現政治問題,但是創作者所處的政治環境對其創作主題和創作思路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通過對其進行研究,能夠更加深刻地掌握抽象美術作品的內涵。在里希特的畫作《派對》中,創作者就通過畫作來對明星托里亞尼的中產階級生活方式進行了批判。這種批判并不是來源于里希特的一時興起,而是在里希特早年的生活方式以及當時的政治環境影響下產生的,因而有著明顯的政治意味。里希特在兩德分裂之后,在民主德國生活,后來沖破阻礙到了西德。在與民主德國有著完全不同政治氣氛與創作氛圍的西德中,里希特的思想產生了極大的震撼,并且努力適應。美國當時在德國的文化藝術政策和政治政策深刻地影響西德的藝術發展,里希特也受到了深刻的影響,進而發展了其政治波普風格,這在《派對》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四、結語
綜上所述,運用社會學視角對抽象美術作品進行鑒賞能夠使欣賞者更加準確地理解作品所表達的內容,把握作品所表達的主題,掌握作品所傳遞的情感,這對于欣賞者鑒賞抽象美術作品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在對抽象美術作品鑒賞的過程中,需要靈活運用社會學的視角,通過了解創作者的生平及其所處的生活環境、政治環境等對作品進行全面、深刻和立體的了解,不斷提升對抽象美術作品欣賞能力。
作者:李群英 黃靜 單位:河北傳媒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65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