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網絡媒介素養的現狀與對策
一.新生代農民工網絡媒介素養的現狀
1網絡媒介的使用
在大眾傳媒的眾多選擇中,網絡媒介的使用更受青少年的青睞。正處于青少年階段的“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由于已經逐漸脫離了學校這一重要的社會化場所,網絡傳媒對其社會化、市民化進程的作用更為突出、明顯。由于農村的網絡普及率較低,進入城市后,“新生代農民工”發現網絡這一新生傳播媒介,并迅速增加對網絡的接觸使用頻率,與城市中青少年一樣,網絡已日益成為“新生代農民工”城市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據調查,“新生代農民工”每天花在網絡上的時間占空閑時間比例的1/4—1/2的占38.39%,1/2—3/4的占16.96%;每天用在網絡上的時間為2小時以下的對新城市很熟悉的占24%,熟悉的占48%,一般熟悉的占35%。由此可見,網絡已經成為“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手機流量的劇增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相關媒介生態環境的改善,“新生代農民工”對于網絡、手機的使用比例大幅度上升,致使網絡媒介對“新生代農民工”的觀念轉換、融入城市、深入社會化、認同身份等多方面的轉變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調查結果顯示,“新生代農民工”每月手機流量在30MB以下占33%,30MB-50MB占24%,80MB以上占32%。越來越多的“新生代農民工”習慣了用手機隨時隨地瀏覽網頁、關注新聞的生活。手機流量的劇增顯示了他們融入城市必然會經歷的過程,同時也逐步培養他們的網絡參與意識和提升他們的網絡媒介素養。
3網絡娛樂形式的多樣化
曾經適應了鄉村生活的慢節奏,對于城市突然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不同崗位不同性別的人會承受不同的心理壓力。生活中,我們往往只看到了他們忙碌的身影,卻忽視了他們內心的困擾。在“新生代農民工”心中,有著難以言說的困擾,這其中有和父輩彼此不理解造成的沖突,有期望愛情寄托的渴望,也有因為身份差別的委屈。這些有形或無形的隔閡,使得“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的道路并不平坦。在逐漸釋放壓力和緩解隔閡的嘗試中,網絡逐漸走進“新生代農民工”的業余生活中。在調查中,他們使用新媒體的主要目的大多是聊天、在線聽歌、看電影電視劇、玩游戲等,同時很多被調查者表明使用網絡后,自身的生活發生著很大的變化,如可以獲取更多的信息,交流方式的廣泛性,生活上更便捷、方便。在被問到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有哪些優勢時,很多人表示價格的低廉,信息更新的更及時、迅速,信息量大,溝通更方便等等。由此可見,網絡逐漸成為“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緩解壓力的主要途徑。
4網絡即時通訊
互聯網是“新生代農民工”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信息來源。網絡媒介給人們帶來有關現代生活諸多方面的信息;給人們打開了城市新視野的大門;向人們顯示另一種的生活方式;提出多樣的意見;加強對教育的期望……所有這一切在能夠接受城市影響的“新生代農民工”那里將會導致更大的現代性。這些論斷表明大眾傳媒的普及和發展對人們社會化的影響。在調查中,許多“新生代農民工”在工作間隙,手機還掛著QQ,隨時看看動向;從他們的聊天對象可以看出,借助網絡,“新生代農民工”原有的以血緣、親緣、地緣為紐帶的關系通過網絡的互動更為親近?;蛘邽g覽網頁,了解新近發生的事態;熟悉更多的新聞動向,使得工友、同事之間擁有更多的交流話題,在構筑新生活自信感的同時,也結交了更多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由此可見,網絡已經成為“新生代農民工”獲得信息的重要工具。
二.“新生代農民工”的網絡媒介素養提升策略
根據調查顯示,“新生代農民工”他們則更多的是利用網絡來查詢相關信息或豐富業余生活來滿足自己的媒介需求,主動運用網絡的意愿更加強烈。所以如何有效地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網絡媒介素養,成為當前不容忽視的重點。
首先,豐富“新生代農民工”的網絡知識結構:多年的鄉村生活,使得農民工較少接觸網絡,對網絡的了解僅僅是表層的操作,讓農民工運用所學更多地參與網絡,充分表達自己的話語權,參與社會進程,而不是處于旁觀和無聲的狀態。
其次,為他們提供更多的上網條件:公共網絡設施的缺失,造成許多人對網絡“想而不能”的瓶頸,繼而對網絡使用工具的運用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他們對網絡僅僅停留在娛樂化的階段。
最后,建立更多的與“新生代農民工”切身利益相關的網絡資源:許多農民工在有上網條件的情況下,并不經常使用網絡,最主要的原因是網絡上缺少與他們利益相關的網絡資源,致使他們運用網絡更多的只是聊天和玩游戲??v觀當下的網絡媒體,娛樂八卦、明星訪談、新聞追蹤等內容俯首皆是,而關于農民工的就業問題、待遇不公、留守兒童等卻無人問津。
本文作者:王圣賀、李彬 單位:吉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33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