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的探索
一、現在中等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
1.中職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差,學習興趣不高。計算機專業知識的學習對中職生基礎課程的要求還是很高的,而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的基礎知識很薄弱,他們對學習缺乏積極性,對計算機專業知識學習的興趣比較低。
2.一些計算機課程設計與就業嚴重脫節。很多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設計過于簡單和粗放,一些課程設計不合理。很多實用性高、專業性強的課程學生卻沒有學到,同時因為學校硬件條件的限制,中職生缺乏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對所學知識的更新及應用能力,導致中職計算機教學和學生就業嚴重脫節。
二、有效建立以提高計算機技能為中心的課程體系
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必須堅持以就業為指導,知識學習和培養技能相結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與創新相結合,在這一基礎上構建以提高技能為中心的計算機課程體系。中職計算機課程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模塊:一是“基礎技能模塊”,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與應用等;二是“專業技能模塊”,主要根據具體專業和將來的就業方向確定具體的學習模塊。我們可以從計算機這一大專業中細化出多個小專業,中職學生可以根據他們的愛好選擇不同的小專業,也可以進行多個小專業的學習。兩個模塊課程設計具體如下:
1.基礎技能模塊。這一模塊可以說是為各類專業學生開設的公共課,可以安排在第一學年學習。主要包括兩個小模塊:第一計算機基礎課程:主要包括《計算機原理》、《計算機應用基礎》和《計算機常用軟件及系統》等;第二辦公自動化課程:主要包括為Office辦公軟件、現代辦公設備的使用和維護等。
2.專業技能模塊。在第二、三學年根據中職生興趣和就業需求,開設多個相關小專業。主要包括:計算機的組裝和維修課程:主要課程為電腦組裝與維修、電腦的銷售和服務;網絡技術模塊:主要課程為局域網組建和管理、網站組建和網頁設計;廣告設計模塊:主要課程為平面設計、Photoshop;程序設計模塊:主要課程為VB程序設計、C語言等。這一模塊對計算機教師的專業要求比較高,需要我們精通各種軟件的設計與應用。
三、科學、有效地選用教材,優化教學模式
計算機教材的選用,直接影響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教學質量高低。所以,在選取計算機教材時,要盡量選用注重操作、有豐富實例的教材,我們也可以根據本校情況編寫校本教材。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做到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以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經過多年不斷探索,我認為計算機教學中應該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模式:
1.演示過程,講練結合。這是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可以在入學初期采用此方法。大部分中職學校微機房都配置了多媒體網絡教室,這樣我們在講授新課時可以鎖定學生機,演示操作過程,學生練習時再開放學生機。但是這一方法用多了,學生會覺得乏味,不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力。
2.案例引導,任務分解。課堂教學中多采用教學案例,有利于培養中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解Word圖文混排時,以校報為實例組織教學,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學習知識。將每一節的教學內容設置成多個小任務,分步驟、分層次地學習,適當分步有利于學生掌握教學難點。這樣使得原來對學生來說很難下手的問題,變得輕松容易,不僅高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3.設疑自學,設錯分析。中職學生直接經驗的體驗,其過程往往是不可以代替的。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自我操作能力,常常讓他們先進行自我摸索,在發現問題后,再引導解決,進而獲得新知。中職學校的學生學習能力不強,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敢于放手,設置疑問,讓學生自學。我們要教給他們自學的,如應用程序中的輔導、利用互聯網自學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對于某些內容,我們可以先不講,讓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練習,在練習中出現問題,提出意見時,再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講解新知識。例如:在傳授C語言程序設計時,我就積極鼓勵學生自己編寫程序,并且讓他們上機測試,如發現問題再及時修改,這樣要比直接修改學生的程序效果要好得多,同時學習效果也非常好。
四、小結
總之,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教育教學中,還有很多問題等著我們去探索和研究。廣大中職計算機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努力培養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計算機人才。
作者:范志偉 單位:山西省古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36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