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教育心理學的探討
一深化宗旨心理教育,提升政治素質
1.1豐富方式方法
通過“認識自我,自信競爭”階段的訓練,使學生深刻感知“若要改變世界,首先要改變自己”的西方勵志哲理,深刻領會了“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東方深邃思想。為扭轉多數學生抵觸政治思想情緒,訓練中我們還采取了座談、演講、野外拓展訓練等多樣的交心方式,積極探索政治理論貼近學生心理的新途徑,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內涵,更加鮮明地體現出理論學習的時代性、科學性、創造性和大學生就業特性,從而用豐富多彩的理論教育熏陶學生,用共同的就業價值觀念凝聚團結學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心貼心的交流,不斷增強學生的政治敏銳性。
1.2突出典型引領
把樹立先進典型作為大學生政治理論教育的可持續動力,突顯出心理素質高,綜合素質強的優秀學生,不斷強化先進典型的發現、樹立和宣傳工作,積極搭建先進典型成長的平臺,大力營造有利于先進學生干部脫穎而出的環境和人人學習先進、人人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正面積極地梳理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導向,不斷引領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規范。通過“規劃生涯,策略人生”,教會學生實現目標的策略和方法。
1.3注重形象塑造
形象塑造包括內在心理和外在形象兩個方面。內在心理是指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學習水平、道德品質等;外在形象是指完成任務時顯示的能力素質、教師評價。我們著力磨練大學生盲目自大的心理,結合黨的十八大教育精神,加強規范化管理,以嚴謹治學為切入點,以規范訓練的內容和要求為標準,通過對大學生的心理、行為進行規范,激發學習熱情,從而有效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進一步增強廣大學生為民服務意識。
二、注重培養身心健康,養成良好習慣
2.1樹立正確人生觀
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就業價值觀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部分學生身上出現了搞攀比、講條件的現象,把未來的工作、工資待遇橫向與其他院系相比,縱向與已經就業的大學生相比,面對巨大的反差,牢騷滿腹,怨天尤人,對今后奉獻服務精神減退,不滿情緒滋生。因此,幫助學生深刻認識未來建設祖國的歷史責任,從內心深處產生對國家的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在思想上解決“為什么就業,為誰就業,怎樣就業”的問題,找準通過就業規劃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切入點,真正熱愛全身心投入。
2.2增強科學應對意識
大學生就業面臨的世界形勢嚴峻,社會復雜多變,未來要處理的事情和面對的困難不斷增多。因此,我們要切實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強科學應對畢業就職的意識和膽魄,使學生在未來工作中時能夠從容不迫,在面對困難時能夠敢于決斷,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的目的。
2.3培育創新工作精神
學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從事學習、在學習的常規事務性活動,極易產生厭倦、疲勞的狀態。要改變這種狀態就要用創新的精神掌握教育工作的主動權,通過對各項工作時間的合理安排、內容的熟悉掌握,不斷總結歸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經驗,達到減少學習量、減輕各種壓力的目的,實現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堅強品質、道德修養、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團隊協作、溝通配合、創新思維、培訓策劃、組織管理、適應調整等素質與能力,形成以優秀學生團隊帶動更多學生提升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的繼續教育與就業創業工作新品牌。
三、加強實踐心理教育,增強就業能力
3.1突出基礎,抓好大學生信息應用能力培訓
信息化對于整合就業資源、改造就業流程、創新就業模式、提升工作效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提高大學生綜合就業素質能力的重要途徑。強化網上學習、網上管理、網上求職等訓練,積極接受新形式、新變化,強化調整心態與抗挫能力,把信息化應用與理論學習有機結合起來,提高社會綜合信息研判和應用歸納水平,用科學、便捷、迅速的方式指引大學生就業規劃。
3.2突出全面,抓好學生多才多能素質培訓
大學生成功就業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奠基石,是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和經濟穩步發展的第一道防線,是密切服務社會的窗口和紐帶,也對學生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知行合一,勇于實踐”階段的訓練,努力把學生培養訓練成復合型、實用型的人才。
3.3突出實用,抓好學生業務知識應用培訓
堅持嚴謹、求實、求索,是教育治學的生命線。要養成嚴謹、求實、求索的學習態度,必須做到日常養成與規范,切實提高大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要注重教育學生轉變理念,把理性、積極、熱愛的理念根植于每名學生頭腦中。要采取主題宣講、以案說法、分析研討等多種方式,認真總結研判大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針對性訓練和引導,切實提高學生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
作者:尚明玉 單位: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3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