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構建設過程中養成教育論文
1.養成教育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啟示
養成教育在本質上就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學生進入高校時基本已步入成年階段。在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在行為習慣、個人性格方面雖然還存在一個成熟、穩定的過程,但由于經過近二十年的成長,其很多行為習慣已經固化,要想讓其一進入高校校園就能夠改變卻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通過教育實踐發現,要想通過強制性的教育或說教來改變學生們的日常行為習慣則是徒勞無功的。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還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對大學生們的習慣進行糾正培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內容。既然通常的課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均無法有效實現對學生的養成教育,那么該怎么辦呢?文化是一種上下傳承的內在軟實力,一所高校如果沒有一種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的文化是很難大批量地培養出具有這種品質的學生的。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非常有必要考慮養成教育。校園文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因此在建設過程中既要在頂層設計中進行充分的貫徹體現,又要以合理的路徑進行長期的堅持。
2.在校園文化構建過程中體現養成教育路徑
養成教育需要靠高校的特色校園文化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要使學生在不知不覺當中就具有了學校文化的特色,無論其將來走向社會的哪個方面,都能體現高校的校園文化的烙印。然而校園文化的建設卻是非常費時費力的,尤其要做好文化構建的頂層設計。在學校硬件建設上要體現文化特色。如綠化建設中選擇純潔的玉蘭、傲寒的梅花、高潔的松柏、挺拔的翠竹等能夠體現清爽宜人效果的植物,如此涵養學生的性情,凈化其心靈。學校的建筑也不能千篇一律,要蘊含審美的人文文化品位,校園建筑的造型與布局要盡可能地表現豐富的思想內容和價值追求。學校制度的頂層設計中要體現養成教育。學校制度文化隱藏在學校的儀式、人際關系、教育觀念、課程與知識、教學方法和技術、學校管理結構、發展規劃、教育組織形式、目標、傳統與習俗,乃至心理氛圍中。因此學校在制定文化建設長期目標時需要結合學校的歷史沿襲實際,提出自己的特色文化,并長期堅持下去。學生日常德育中體現養成功能,這是整個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在明確的頂層制度規定下實現日常德育中的養成功能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在這個過程中要體現民主、平等、以人為本等觀念。如充分調動學生社團的積極性,形成一種多層次、多學科交叉、理論文藝并重的特色。也可以通過合理的制度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通過這些體驗讓學生們體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使其養成服務大眾的良好品質。
3.總結
本文從高校管理者與教師的角度對當前高校校園文化特點進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以養成教育為基點建設校園文化的思路,并對該思路進行了路徑探析,提出了一系列實施手段和方法。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有助于為當前高校尤其是省級以及民辦普通高校建設校園文化提供理論指導。
作者:榮譽 單位:長春師范大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45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