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科學啟蒙教育論文
一、關注操作中的記錄
科學要有系統的觀察與實驗,幼兒的科學活動也同樣如此。教師應注重幼兒科學活動中的觀察實驗和記錄,引導幼兒隨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實驗的過程和結果,同時還可以向同伴講述自己的發現,或就某些問題展開交流討論等。這種方式可以讓幼兒感知科學的嚴謹性,也培養幼兒的科學意識。比如科學活動《紙是大力士》,重點讓幼兒探索讓紙張站立起來的各種方法和通過操作實驗初步感受了解紙的承載力。教師首先請幼兒操作,一張夾在木塊之間的紙能承受多重的東西,幼兒操作并記錄。接著,激發幼兒思考如何讓一張紙承起一只橘子的重量?請幼兒先寫設想再實驗。幼兒開始了各種探索、操作、體驗和發現,激發出了思維的火花。通過記錄,幼兒還發現有的方法甚至能承受一本書的重量,于是又引發了對各種方法的探索和討論。“記錄”讓科學活動不再單一、枯燥,更多地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發現問題并且做出總結,從而加深幼兒的理解和認識,突破活動的重點,也拓寬了幼兒解決問題的思路,激發更深的科學思考。
二、關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學體驗
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說過“兒童的世界是兒童自己去探索發現的,他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這一觀點清晰地闡述了科學活動中探索的重要性。同時從另一個層面上,也強調了科學啟蒙教育應生活化的教育要求。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幼兒生活在這斑斕的世界里,隨處都有讓他們好奇的事物和現象。教師應關注幼兒的日常生活,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抓住身邊豐富的科學契機。比如,到了冬天,孩子總會有這樣的問題:“冬天為什么我們的嘴里會冒白氣呢?”對于這樣的問題,老師可以生成讓幼兒做《水的三態變化》實驗的科學活動。這樣的活動既可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增強其觀察的興趣,又可以使幼兒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學習科學知識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更高,探究的欲望會更濃。同時,教師的目光不僅僅局限于一次科學活動,應放眼于日常生活,利用各種機會,隨機地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引導幼兒自主地從生活中發現,從探索中思考。
三、結語
總之,科學啟蒙教育要以探討幼兒實際生活中所發生的問題為科學教學的起點,感受科學、理解科學技術的作用、科學技術的聯系以及它們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通過科學啟蒙教育,幼兒不僅能獲得最淺顯的科學知識和概念,更重要的是讓幼兒在自主活動學習中去探索、去嘗試,注重動手操作,鼓勵幼兒的想象和創造,使幼兒的創造潛能得到最好的開發,培養他們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為幼兒的終生學習,為今后適應時代的需求,積累更多的科學知識和經驗,形成較規范、嚴謹的科學理論而打下扎實的基礎。
作者:鐘斌貝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54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