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培養分析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藝術類院校的教育機制也在不斷的提高和完善,筆者認為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應從以下幾方面工作著手。
1.音樂學習環境多元化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需要好的學習環境和幫助。幼兒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初始階段,幼兒教師的素養會對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工作應從源頭抓起。首先,要深刻的認識到學前教育專業中學生藝術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在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和自身素養的同時,還需要良好的教學條件和環境,為學生創造實踐學習機會,帶領學生深入到幼兒教育機構,真實的體驗幼兒教育的全過程,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良好教學風范,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遵循身正為師的道德標準,在教學中發揮出人格魅力,同時感染學生。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觀藝術展、欣賞音樂會等高雅藝術。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藝術素養教育,應始終以學生為中心,以藝術審美為核心,突出教育的示范性,從而為我國幼兒教育培養更多出色優秀的幼兒教師。
2.音樂教育內容實用化
藝術教育是一種可以使人終身受益的教育,藝術素養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的素養,這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充分發揮創造能力,從而實現藝術教育的目的。目前,重音樂技能訓練、輕音樂技能實訓是藝術院校學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如在聲樂、鋼琴等音樂技能課程教學中,過于重視演奏基礎系統化訓練和演奏技巧的高度,這種做法不僅增加了音樂技能基礎薄弱學生的學習難度,而且與現實中的幼兒教學實踐相脫節。在學前教育中不可否認系統演奏技能培訓的重要性,但是針對學前專業特點,要立足于學生的現實基礎,應在學前專業教育中加大學生技能實訓,結合時代的要求和幼兒教育的需求,加強學生彈唱能力、視唱能力和創作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在學生的實際表演與教學中更好的發揮出理論教學的支撐作用。
3.音樂理論知識廣泛化
藝術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包括音樂史、音樂理論、藝術美學和音樂欣賞等,這些課程的設置對于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音樂理論知識較為枯燥,有些內容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所以在學前教育音樂教學中不能單獨孤立的講解某個單一的理論知識,而要將所有知識系統的聯系起來,任何一種音樂形式的發生都離不開美術、文學等藝術形式的相互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典型優秀的藝術作用,將作品中的情感表達、知性表述等元素融合起來,實現音樂理論知識的廣泛化,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形成永久性認知。
4.音樂教育格局大眾化
在藝術院校學前教育音樂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會感嘆現在的學生個性化太強,太難教,多數學生唯獨情有獨鐘于流行音樂,對于教學內容學習興趣不高。我們不能否認大家都喜歡流行音樂,比如流行歌曲《時間都去哪了》,歌詞中述說了歲月流轉中的種種故事,歌詞句句戳中每個人的心扉,將父母恩表述的淋漓盡致,多少人聽的熱淚盈眶,這也體現出了藝術中的真善美。因此,在教學中類似這樣的好作品應積極的利用,通過優秀的作品使學生學會有表達的彈唱、有感情的歌唱,對音樂進行深層次的解析,感受并領悟到音樂作品中的那種藝術美。由此不難看出,大眾化發展路線是適合學前音樂專業教學格局的,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才能夠積極的學習和參與,從而真正實現音樂教學目的。
二、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素養培養是學前教育專業研究學習的前提,為學前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應重視起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創新教育管理理念,充分發揮出音樂教育功能,使學生的音樂素養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唱歌聽歌,而要深入到學生的精神中,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確保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培養達到高水平。
作者:田媚娜 單位:陜西藝術職業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57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