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現代教育和小學數學教學
一、發揮媒體優勢,突破重難點
在數學課堂教學時,有針對性地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輔助,把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的展示在學生眼前,教學重難點就能迎刃而解。例如,《圖形的旋轉》這部分內容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可以利用多媒體把三角形先拆分,先出示一條線段按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總結旋轉的注意點。讓學生知道圖形旋轉時的三要素,即旋轉的中心、旋轉的方向、旋轉的角度,再加大難度,如果是互相垂直的兩條線段,按順時針方向怎樣旋轉?通過多媒體演示,學生也很快能理解和掌握,接下來進入重點,如果是三角形按順時針旋轉90度,怎么辦?學生有了剛才的知識鋪墊,找到了旋轉的中心,知道先旋轉連接中心點的兩條線段,再連接第三條斜邊,再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學生掌握起來也比較快。然后,就可以讓學生大膽嘗試長方形等一些基本平面圖形按一定的要求旋轉,這樣一步一步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發揮媒體優勢,增強課堂魅力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先通過媒體演示三個圓滾動一周,讓學生猜一猜:圓的周長和什么有關?得出:圓的周長和直徑有關;接著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和小組合作自己探究圓的周長和直徑有怎樣的關系,通過測量和計算,得出圓的周長大約是直徑的3倍左右,但是自己操作的結果肯定會有誤差,所以就讓學生借助《圓的工具》,通過這個工具,讓學生任意添加幾個大小不等的圓,學生很快就能發現圓的周長大約是直徑的3.14倍,這節課有了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使得課堂更加靈動。
三、發揮媒體優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來源于對周圍的事物的理解和對知識的觀察和分析,現代教育觀點認為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和發現這個知識的過程是一樣的。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提供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而多媒體技術可以無限地提供給學生學習的空間和相對寬裕的學習時間。例如,教學《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時,以往一般是用實驗的方法,通過圓割補成近似于長方形的圖形推導出來的。但學生對教師的演示實驗難以看清,也難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數越多,近似的長方形上下兩邊就越接近于直線段。結果教師只好把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硬塞給學生,推導公式的過程卻一筆帶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設計了《圓的面積》教學軟件,把教師演示的過程用動畫來表現出來。在計算機的演示過程中,注意步步引導、環環推進,逐步抽象概括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使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還提高了思維能力。
四、發揮媒體優勢,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例題中出示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這四根小棒,任意選擇三根小棒,看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先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發現4厘米、5厘米和6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這兩種情況是可以圍成三角形的,但是在4厘米、6厘米、10厘米這三根小棒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這個環節中,學生的爭議很大,有些學生認為每根小棒都能碰到,能圍成一個三角形,有些學生持反對意見,然后通過多媒體演示,發現這樣的三根小棒是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的,因為其中的兩條小棒長度之和等于第三根小棒的長度,這種情況是不能圍成三角形的。接著把剛才能圍成三角形的情況出示在多媒體上,讓學生討論三角形三根小棒長度之間的關系,追問:如果知道其中兩根小棒的長度,能知道第三根小棒的長度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經過討論發現了第三根小棒的長度范圍,即大于兩根小棒長度之差,小于兩根小棒長度之和。總之,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不僅是一種新型教學手段,更是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方向。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過程,品嘗學習的成功體驗和樂趣。以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數學課堂教學,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重視師生間、學生間的思維互動,這樣的數學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作者:蔡麗君 單位:江蘇省昆山市培本實驗小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34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