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信息素養教育論文
一、高職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沒有開設有關信息素養的課程
大多數高職院校為了響應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力開設了實驗實訓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可是,卻忽略了學生基本能力信息素養的培養。信息素養的相關內容只有開設的《計算機基礎》課上能涉及一點點,這與信息化對高職學生信息素養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計算機基礎課程僅僅介紹了簡單的網上搜索方式,對于信息檢索、數字圖書館、網絡數據庫等能夠獲取信息的方式都沒有講述,更沒有講解到如何分析、利用和辨別信息知識。沒有這方面的課程,對學生來說是莫大的損失。也許學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會慢慢磕磕碰碰的摸索出獲取、識別、加工、傳遞和創造信息的技能,但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只有信息素養提高了,才能在學習、生活中,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步步碰壁。
2、硬件設備缺乏
我們課題組走訪了蘇州市的高職院校,發現大多數高職院校信息教育的硬件設施比較缺乏。現有的機房都很難滿足教學計劃的基本課程,很多學校機房的課程甚至安排在晚上,給學生提供隨時上網查閱幾乎不可能。多媒體教室幾乎都不能連接網絡,僅僅提供老師上課PPT演示或者VCD演示。在走訪的高職院校中,學生宿舍的計算機網絡配置比較到位,但是我們發現60%左右的學生是通過網絡在娛樂,僅有40%左右的學生是通過網絡查詢資料、獲取知識,而且使用的都是百度、google這樣的搜索引擎,對于數據圖書館的功能不能充分利用。
3、教師自身信息素養不高
對于學生不能很好的利用信息資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職教師的自身信息素養不高,學校硬件設備缺乏。教師在多媒體教室上課,大多采用PPT教學,對信息獲取、處理都停留在僅僅能應付課堂需要。不愿意應用最近的信息技術教學、教學內容也是僵化不變,教案一成不變。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怎么能夠具備信息素養?
4、圖書館資料欠缺
圖書館對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作用巨大,學生通過選讀圖書館各種館藏資源加深知識、擴寬視野。這種圖書館獲取信息的方式應該占學生時代的主體,該方式比網絡獲得的信息更安全、更適和學生。因為,高職學生對信息的辨別能力還有待提高,網絡上有很多低級信息對學生沒有促進作用,反而會給學生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可是,有很多高職院校,不注重圖書館建設,書籍很少,資料又極其缺乏,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借閱的要求,僅僅變成了一個自習室,沒有發揮圖書館對信息素養培養的作用。
二、基于柔性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學生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我們課題組分別從這幾方面研究基于柔性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學生信息素養的有效手段。
1、信息意識培養
意識決定行為,信息意識教育是信息素養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基礎。培養學生具有信息意識需要使學生認識到信息的價值,只有認識到信息的價值,才能形成自覺的信息意識。我們高職院校可以開設相應的選修課,來幫助學生認識信息價值,從而轉化為信息意識。具有良好信息意識的學生,必然會有敏銳的信息洞察力、判斷力,發現有利于自身發展的信息,不斷學習,朝著柔性人才的方向不斷邁進。
2、信息知識教育
信息知識是構成信息素質的基礎。為了使高職學生具備信息知識,高職院校需要進行課程體系的教學改革,把現代教育技術、現代信息技術、圖書館教育的相關內容納入課程體系,從而使學生了解、掌握信息知識,培養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各種方式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適當時可以開設專題講座,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講解,提高學生的行業信息知識。
3、信息能力培養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養教育的核心內容,關系到信息素養教育能否達到預期目標。所有教育的終極目標都是學生能力的培養,高職學生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技術能力、動手能力,而這些能力都需要有信息能力作為鋪墊,信息能力是一種能夠運用信息知識,獲取、傳輸、利用信息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后續各方面能力提高的基礎,只有具備信息能力才能提高判斷力、洞察力,才能達到柔性人才的高標準。基于柔性人才培養模式的信息能力培養需要重點培養學生利用信息的能力,該能力的提高需要高職院校從多方面努力。
(1)加強圖書館建設圖書館對于在校學生的教育作用是無法替代的,據調查,能夠達到柔性人才標準的學生100%都是在大學間經常出入圖書館的,這個比例令人吃驚,也足以說明圖書館對于柔性人才的意義重大。圖書館建設包括圖書館館藏建設和圖書館通信、軟件應用等建設,這樣才能保證圖書館充裕的信息含量與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信息素養教育的優質環境。
(2)構建基于柔性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體系為了培養出適應當前信息時代的高技能人才,高職教育應該始終走在教學改革的前沿,增強信息素養教育,構建基于柔性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體系,把信息素養的相關課程納入教學體系,分別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安排內容,形成分級教學體系,逐漸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
(3)提高教師信息素養不得不說,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很多企業領導反映:從學生身上可以反映出他們所在學校的教學水平、甚至可以反映出教他老師的言行、生活、學習習慣。例如,有位學生一直習慣瀏覽各個精品課程網站,進行課外學習。原來是他們上課的老師,在上課時演示給他們看這樣獲取信息的手段,這位同學回憶說:特別感謝這位老師交給他們這樣的方式方法,使他在畢業后隨時可以找到他需要學習的課程資料。由此可見,每一位教師都具有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責任和義務,這個責任和義務不僅僅是信息素養課程的教師,教師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有可能對學生進行信息素養教育。因此,提高教師信息素養才能強化學生信息素養。任何能力的培養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高職院校從當前抓起,使學生逐漸養成一種自覺、自發的學習模式,不斷提高自身能力。
4、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道德教育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是在信息的使用過程中,不要危害社會或者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據我們課題組調研,目前學生對信息道德的概念幾乎不知,認為網上抄別人的文章、作業,泄露他人信息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是一種違法行為。很多公司販賣個人信息,這也是信息道德低下的表現。出現種種現象的原因在于沒有開展關于信息道德教育,或者說信息道德教育的力度不夠。信息道德教育應該是全社會的責任。其二是指對信息的識別度。由于網絡的虛擬性,政府很難對所有網絡中的信息一一監管,因此網絡比其他渠道有更多的反動、低級信息,這就需要學生具有信息免疫力,具有崇高的道德意識,正確對待信息,提取對自己有幫助的有益信息。高職院校基于柔性人才培養模式的信息道德教育需要增加信息法制課程,有條件可以帶學生去企業實踐,了解示范企業關于信息的相關制度。高職教育擔負著為社會提供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嚴峻使命,這個使命促使我們高職教育工作者不斷研究什么才是社會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因此出現不斷的教學改革,以促進高職學生的就業率及被社會認可的認可度。就目前形勢來看,信息素養是提高學生就業率及認可度的必要條件。高職院校應該加大各方面的硬件投入,給學生營造良好的信息氛圍,我們高職教育工作者應該盡其所能,不斷提高自身信息素質,把信息素養教育滲透在教學過程中。總之,信息素養教育應該受到各個院校的高度重視,逐漸加大信息素養教育力度,只有這樣,才能向柔性人才教育目標不斷邁進,為社會培養適應當前信息時代的有用人才。
作者:張軍 單位:蘇州市職業大學商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48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