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影響研究
一、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路徑
1.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教學實踐證明,當學生置身于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多樂于學習,能夠主動與教師互動,師生關系融洽。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改變教學方法,營造良好教學氛圍,提升語文學習的趣味性,還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消除師生之間的陌生感,實現情感的聯系和互動。例如,在學習課文《口技》時,可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口技表演的視頻和音頻,讓學生直觀感受口技表演的魅力,提升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一起練習口技,體驗口技發聲的特點,比如,模仿犬吠雞鳴、狼嚎鳥叫等聲音,看誰模仿得最像,組織集體評點,在游戲中增進師生間的情感,活躍班級氛圍,拉近師生間距離,使教學更有成效。
2.提高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從學生出發,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要以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為目的,轉變教學觀念,完善教學策略,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在主動求知中獲得樂趣,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也就是說,在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闡明教學計劃和目標,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主動踐行教學的實施行為,讓學生“心中有數”,了解整個教學過程。同時,教師還可采取“小組合作”、“一幫一等”等教學法,讓學生通過互助完成學習任務。教師穿插其中進行適當點撥、指導,組織教學反思和獎勵活動,兩者交互共促教學效率提升。
3.融入生活化教學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加強教學與生活的聯系,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感知教材,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正所謂“生活即教育,教學離不開生活”。時下初中學生基本都已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對生活有著自己的感受和體悟。就如在學習《背影》一課時,可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父母為自己做了些什么,從而感知父母的偉大;再借此展開思索,回想與父母的某次分別時的場景,自己是否也曾望著父母轉身離去的背影,而這背影是怎樣的,自己的心情又是怎樣的,等等。在這一幕幕親情的回憶與感召中,讓學生帶著情愫學習課文,便能更好地理解文意,實現教學目標。
4.有條件開展分層教學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需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因此,教師應及時更新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特點踐行因材施教原則,組織分層教學,以滿足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需求,改變以往“一刀切”式的教學法,讓語文能使更多的學生受益。如在學習《桃花源記》一文時,教師可針對語文水平較低的學生側重對文中字詞的提問,如“舍”、“志”、“尋”等詞的意思是什么;而針對學習水平一般的學生可從詩文內容、線索等方面展開提問;至于學習水平較高、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從文本的深層含義、作者的情感表達等方面來提問,以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語文水平,保證教學效率。
二、結語
“語文教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廣大語文教師要緊跟課改步伐,提取傳統教學中的精髓,靈活融入新的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才能使語文教學取得真正意義上的實效,充分發揮“育人”職能的最大效用。
作者:徐偉 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碾莊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57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