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探索
一、實驗生活化,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物理實驗是輔助物理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對實驗的操作方式也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教師只是全程自行操作,而不關注學生的實踐或者學生對實驗的問題,這種實驗一定是失敗和無效的。所以學生仍然是實驗過程的主題,教師進行實驗也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容易地理解物理知識,同時為了加強學生對實驗的關注,生活化的實驗方式則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關于“力”的學習,實驗要針對“重力”、“彈力”、“摩擦力”、“液體的阻力”這些內容進行探究。因此教師便可以從生活化的例子中進行引導,教師可以說:“生活中存在著許多‘力’的現象,包括你們現在坐在教室,或者走路,或者睡覺等等一系列活動都受著各種力。我們現在就來分析一下物體的受力情況。”教師可以邀請兩位學生走上講臺,相互雙手按住對方的肩膀,然后教師讓他們互相推對方進行“摔跤”游戲。這時候教師便可以問學生:“這個時候,兩位同學分別有哪些受力點呢?他們周圍存在著哪些受力點呢?”學生們通過觀察可以總結出受力現象:肩膀受到的壓力、腳上的摩擦力、講臺承受著雙方身體的重力……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便能發現這些受力現象。教師通過學生現場演示的實驗法向同學們講解了力現象的問題。從“摔跤”這個實驗中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方式就是一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學生的興趣也會相應提高,從而促進教師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學生自主實驗操作的重要性
新課改背景下,學生的能動性和探究性都體現了學生自主發展的教育理念。所以物理實驗教學也要落實到學生本身,只有學生在自主性的操作中才能感受到物理的奇妙之處,也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到物理知識的分量,從而也激勵著學生更加關注知識的探究性學習,促進物理教學的發展。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中有關“能源環境”的內容,其中包括“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探究,學生們就可以自行準備物理實驗的器材和相關材料。在準備器材時,學生就面領著實驗準備過程的重要環節,便是實驗器材和材料的選擇問題。傳統實驗教學中教師演示、學生觀看的模式使得學生無法刻意留意到教師在實驗時所采用的實驗器材和材料,導致學生在進行習題訓練或者在評述物理實驗現象時難以進行判斷實驗操作的對錯,對物理教學的持續型發展起著不利作用。所以學生只有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自我設計、自我操作、自我總結才能達到對物理現象和物理本質理解的目的。固體、液體和氣體是常見物質的三種狀態,學生進行探究時需要一個完整的思路和操作流程,才能完成對這三種狀態的實驗探索,得出相關的結論。這個過程考驗了學生自主計劃、自主實踐、自主總結的能力,也只有在這樣種環境下,學生才能真正鍛煉相應的實際能力。對于物理教學來說,學生從自主實驗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思考和認識,從而推動著他們更加深入物理的學習。
三、合作交流式的實驗方式促進知識的交融
實驗教學的模式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通過合作與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也才能從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在與其他學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也才能進行學習思想的對比,促進自身的學習發展。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關于“電磁感應現象”的研究,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組成幾個小組進行探究。學生在實驗準備過程中需要進行分工,比如設備的安防、實驗數據的記錄、數據的總結等一系列過程都需要小組成員進行協調和安排,這是對學生組織能力和交際能力的一大鍛煉。學生在準備器材時比如線圈、電源、永磁體這些器材,仍然需要留意線圈需要閉合回路,電源需要可調電流等情況,這些細節關系著實驗是否能夠順利進行。這些細節的準備也是在傳統實驗教學中所忽略的事情,教師演示時往往忘記或者忽視對器材細節的強調,導致學生認識物理現象仍讓存有漏洞,對學生的學習有著不利影響。而學生在進行合作實驗時能夠根據自己的操作發現這些問題,加深了對物理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地方的印象,有助于他們學習態度的改善,學生因此會更加認真地專注于細節問題,避免大問題的產生。所以合作式的實驗教學法使得學生能夠有機會去發現問題,完善學習。四、總結
四、結束語
總之,實驗教學是物理學習中的重要部分,實驗教學模式對于物理的學習也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實驗模式的生活化,以及學生自主操作實驗和合作操作實驗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從物理學習中獲得有效的知識。
作者:張長明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龍岡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57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