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創新性
隨著我國教育行業規劃的不斷完善及教育機制與時俱進的不斷變更和深入鉆研,目前我國的高中語文作文相比以往,已經發生了質的飛躍,從過去的語文考試附屬考項轉變成了現在占有大比分的重要組成元素之一;分數逐漸增加;由于作文的分數占的比重比較大,成了語文整體分數的直接影響體。可以說,一篇作文分數的高低,會直接決定語文考試分數的高低。如何改變語文作文教育的傳統觀念和對策,成為提高語文作文寫作質量的一項重要環節。
一、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
(一)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缺乏創新性。
隨著我國教育行業的興起,各大院校如同雨后春筍般相繼涌現,在廣大的教育行業當中,目前有很大一部分高中教師存在教學思想上的盲點,并且普遍應用教育模式化、死板生硬的教育方式。具體來講,就是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主要列舉往年的高考作文例子,分析每年高考所出的題目,讓學生做參考,同時給學生們指出幾個名人名言,或者優秀作文當中可以借鑒的句子讓學生死記硬背,加深積累。其實老師這么做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這樣的做法死板、模式化,這種方式下培養的學生,寫作時非常死板,根本就不具備任何的創新變革性。作文教育的死板和模式化并不僅僅這么簡單,極個別的教師甚至在教導學生寫作文的時候,會完全按照一個固定的套路審題,僅僅是機械地為學生進行范文實例的解說,讓學生生搬硬套。應用這樣的教育方法不但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寫作思維,而且使學生的習作失去了自主創新精神。
(二)語文寫作時的創新只重視形式而忽略內容。
對于高中生的寫作創新,已經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制度的要求下開始強調。然而,大部分教師只注重對整篇作文的結構主體和規劃布置形式進行創新的要求,相對來看,作品中的實際內容反而被忽視了,似乎有點分不清主次,并且這種做法對于寫作的實際水平提升來說,效果并不強。除此之外,這樣的教育方式還可能致使高中生在拿到題目以后,直接生搬硬套固定的格式,如同數學套公式一樣,這樣,學生對于作文創作的思考就會慢慢陷入僵化,甚至不考慮套用的題材是否符合實際的需要。可以說,這種教育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對于寫作的自由性和能力的發揮,并且對于學生自主的作文創新性培養,起到了一定的干擾。
(三)只強調修辭之美,忽略實際內容。
在各大院校當中,大部分語文教育職業工作者在教導學生寫作之前,經常會找來大量的詩詞歌賦和名人名言讓學生積累。這樣的做法,雖然會讓學生在寫作文時增強了整篇作文修辭手法的優美性,但是忽視了作文的實際內涵是實用性,這樣的作文寫出來以后,往往會驢唇不對馬嘴,學生會為了追求優美的修辭而忽視了實際想要表達的東西,最后導致實際結構錯亂不堪。正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樣的作文寫出來之后,往往不會得到高分。
二、提高高中語文作業教學創新性的有效方法
(一)品味生活能夠增強學生的觀察力。
所謂一切的藝術形式都來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寫作文同樣在藝術的創作范疇之內。高中生寫作文想要有創新和突破,就要全面融入生活當中,作為高考語文科目當中分數比重占得最大的一項題目來說,一般能夠得到高分的作文往往都是立意新穎、主題明確,具備充實的內容和有新意的結構題材。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語文老師想要真正讓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首先就要要求學生積累一些課外的創作材料和知識,還要積極鼓勵學生體驗生活,融入生活,充分利用觀察力觀察真實生活當中的每一處微小的環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對于生活進行感悟,積累經驗。學生只有真正理解了生活,才能在創作時進行適當合理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上提高對作文寫作內容的真實感和創新力。總的來說,語文作文在創作的過程當中本身就是一個自我的認知過程,教師要積極指引學生觸摸感受美好的生活,進而了解到在學校無法了解的一些事物,例如人際關系相處或者是人類的行為活動對大自然所造成的惡劣影響,等等。學生在對這個世界的實際觀察和深入體會的過程中,不但可以積累寫作材料,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力和認知能力,使學生的寫作思維受到啟迪,最后真正提高高中生寫作的整體水平與創新能力。
(二)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及思維的培養。
對于大多數教師而言,高中時期學習和復習的時間極為緊張,老師都希望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盡量積累大量充分材料,這樣才能讓高中生對于作文的審題、命題和文章的開頭結尾真正掌握,最后留下大量時間備戰高考。要想做到這一點,就意味著忽略學生發揮創新能力的思考時間;對于要求創新的語文作文寫作來說,這樣的教育方式很顯然是不對的,單單就作文創新而言,其本身與高考是沒有矛盾沖突的。不僅如此,他們反而還是互相扶持的一對搭檔,正所謂心有所想,情感才能有所感悟,這些對于寫作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根據這點,我們可以看出思想和情感之間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本領和發散思維的能力,真正將學生導向不同的視角,運用不一樣的思考方式對同一個事情或事物進行具體分析;教師要對學生多加鼓舞,讓他們多看書,方便他們積累寫作材料,提高學生修養。不但如此,我們還要積極對學生所寫的文章和作品進行正確中肯的評價,盡量給予正面且積極的評論,以便增強學生自尊自信的寫作信心,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創作出優秀的好作文。
(三)暢所欲言,開拓思維。
近幾年來看,我國高考語文中的作文題材往往與生活非常相近,并且很重視考生的自主發揮和想象力的培養,像2010年某地區的語文高考的題目就給出了綠色生活作為寫作題材,這樣的題材不但十分新穎,而且與我國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的政策相結合。同時,我們經常提到的節能,可以與綠色這個詞匯聯系在一起,從而讓學生能夠充分自主發揮想象進行思考,將生活作為編寫作文的參照物,不至于讓考生胡思亂想地瞎寫;由于與真實生活比較貼近,因此所寫出來的作文更有真實的感覺。總而言之,寫作只有充分進行知識的儲存和世界生活的感悟,才能在寫作時大膽創新。任何文章都有自己的情感和靈魂,對于作文來說,沒有情感的作文就好像是枯井里面的落葉,沒有創新性的作文就像是地上層層的灰塵;作文的創作失去了創新性就是能夠算得上是一篇單純的流水賬,無論修辭手法再好,也不能算是華麗的文章,因此教師在教育學生寫文章的過程中千萬不可以只注重形式上的創新,而忽視實際的內容,高效的教育方式對于高中語文教學的創新性來說意義重大。
作者:孫施婷 單位:福州第七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61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