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創新教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的培養,用新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知識探究。
一、優化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良好的導入環節,能夠讓學生集中精力,快速地進入到知識探究中。在設計導入環節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利用豐富有趣的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探究知識的積極性。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導入:
1.運用故事進行教學導入。
小學生都對故事感興趣,利用故事進行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對新知識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在運用故事進行導入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來選擇故事,使學生能夠充分興趣的進入到課堂學習中。
2.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導入。
多媒體對教學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一開始,運用多媒體生動直觀的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認真進行知識探究。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給學生創設一個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時,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小學生一天的作息時間。在和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情境中,他們有效掌握了時間的表示方式和正確的讀法,高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3.設疑導入法。
在上課一開始給學生提出問題,能夠激發他們探究知識的強烈欲望,使他們積極的進行知識探究。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在上課一開始,教師提出問題:小明今年16歲了,但是他才過了4個生日,你知道他的生日是什么時候嗎?利用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他們在學習時帶著問題進行探究,能夠使學生積極的思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通過探究,他們順利地解決了教師提出的問題。
二、師生積極互動,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傳統的師生關系發生了變化,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化,教師成了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教師要多和學生進行交流,加深對學生的了解。積極的師生互動能夠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擺脫對教師的畏懼,積極主動的和教師進行問題探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通過數學知識的表面探究其本質,提高他們的數學綜合素質。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他們進行及時有效的引導,使他們能夠獲得創造性的解題思路,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在師生互動中,教師要開展豐富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問題分析,并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提高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實現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三、開展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探究學習,能夠讓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積極思考、討論,促進他們的思維面,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通過合作探究,加深了學生之間的情感,使他們具有了團體合作意識,在小組成員之間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教師布置的探究任務。要使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獲得實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析,使每個小組中都有學習能力較好和較差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帶動成績差的學生共同進步,使教學目標順利完成。在進行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小組學習動態,通過對他們進行指導,使小組學習既發揮各個成員的優勢,又發揮小組的團體作用,使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數學教學要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需要在課堂上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識,促進他們數學綜合素質的提高。由于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弱,在讓他們進行新知探究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對知識進行直觀理解,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精心設計操作程序和方法,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突出重點、突破難關,使學生獲得新知,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可以讓學生分別畫一個直角、鈍角、銳角三角形,并量出每個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寫在相應的角上。然后讓學生任意報出三角形中兩個內角的度數,教師很快說出第三個角的度數。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教師如何快速計算出第三個角的度數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通過讓學生算一算(把三個內角度數相加)、拼一拼(把三個內角撕下來拼在一起)、折一折(把三個內角折成一個半角)等等的操作過程,就能使學生發現和認識到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動手把一個大三角形剪成兩個小三角形,讓學生回答這兩個小三角的內角和分別是多少度?使他們深刻認識三角形的內角和與三角形的大小無關的道理。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把課堂學習內容真正吸收消化成自己的知識,有效促進了他們數學思維的發展。
作者:孫埡洲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61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