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參與式教學對策
小學語文參與式教學是指改變過去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形式,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身心的發(fā)展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教學形式,以學生為主體,變被動為主動,倡導師生合作的教學方式,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從而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能力,達到教師教學的目的。以下就如何實施小學語文參與式教學提幾點建議。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參與式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要積極營造自由、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小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從而敢于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例如,教師可采用計分的形式為每一位積極回答問題并參與課堂討論的學生加分,達到一定分數(shù)時給予一定的鼓勵。如某位學生從不主動回答問題,有一次課堂上突然鼓起勇氣積極參與討論,積極回答問題,此時教師就要多表揚,不論學生回答得是否正確都要積極回應學生,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從而增強學習能力。另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表情和語言以及姿態(tài)等都會對課堂氣氛和學生學習心理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應時常面帶微笑,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應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動作減少小學生學習的緊張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為參與式教學的實施提供良好的條件,使小學生輕松愉快地參與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借助多媒體
多媒體教學的引入使單一、乏味的教學形式變得多樣化、趣味化。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借助多媒體,以聲音、文字和圖片等結合的形式展現(xiàn)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視頻、影像資料,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學習課文《觀潮》時,教師可引導小學生觀看與錢塘江大潮相關的錄像,以錄像中的畫面讓小學生感覺置身于錢塘江邊觀看大潮并感受那洶涌的氣勢,從而體會大潮的特點。教師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使小學生以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為出發(fā)點,努力挖掘認知和課文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加強對課文思想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從而提高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學習。
三、演示具體實物
小學生還處于啟蒙階段,此時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各項能力還不夠完善,對事物的了解還不夠深入,只是憑想象構建對事物的認識。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努力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促使學生產(chǎn)生了解事物的強烈欲望,從而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探索。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演示具體事物,把文章中抽象的概念化為具體可觀的事物,幫助學生降低理解事物的難度,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和研究的興趣。例如,在學習課文《升國旗》時,教師可拿一面真實的五星紅旗給學生仔細觀察,從而提出問題:
1.這是一面什么樣的國旗?
2.國旗由哪幾部分組成,分別代表什么含義?另外,教師可根據(jù)具體事物拓展與國旗由來相關的歷史故事,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國旗的尊重和熱愛。國旗是學生常見物,當語文教師引導小學生觀察實物時,可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演示具體實物使小學生可結合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參與課堂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研究的興趣。
四、扮演真實場景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扮演真實場景中的角色,使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分析思想情感的前提下將領悟的思想情感以表演的形式展現(xiàn),而聲音和動作的表演讓小學生充分融入角色體會作者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感知能力。例如,在學習《烏鴉與狐貍》時,小學語文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話劇表演。這篇課文是一個有趣的寓言故事,文章內容多為對話的形式,很適合學生扮演。學生可進行角色分工,有的扮演烏鴉,有的扮演狐貍,體驗不同的性格特點。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學生扮演真實場景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使小學生充分理解文章內容和人物的思想情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參與學習。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參與式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應用各種形式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小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不僅可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才華和能力的機會,加強學生的溝通和協(xié)作能力,而且可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意識到學習重要性,提升小學語文的學習效率。
作者:張惠菊 單位:福建省惠安縣涂寨中心小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64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