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育中德育問題思考
良好的品德是現(xiàn)代公民應具備的品質(zhì),品德教育,是現(xiàn)代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學生來說,德育教育就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時刻有法制觀念來約束自己的行為,用文明習慣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形成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目前,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德育教育逐漸淡薄,各學科教學包括語文學科教學,都在追求成績,以分評人,忽略了對中學生德育的培養(yǎng),致使部分學生公德意識淡薄。因此,加強德育教育至關重要。語文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語文教育能使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能使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受到影響和熏陶。所以,要加強對語文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視,把德育貫穿在語文教學中。努力做好語文德育教育。那么,怎么才能做好語文德育教育呢?
一、充分認識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是現(xiàn)代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而在當下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品德教育,而一味地追求分數(shù),追求考試成績。這樣重成績輕德育的教育方法目前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很大的問題,影響極其惡劣。比如馬加爵殺死同舍舍友案,因同學間的摩擦,最終讓這個優(yōu)秀的學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上海復旦大學投毒案,因同學間的競爭,竟同時毀了兩個優(yōu)秀的大學生。現(xiàn)在社會上的一些攀比、不正當?shù)母偁?,都與德育缺失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不是一時或一陣子,好的德育教育會影響人的一生。
二、加強教師隊伍的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
古人云“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痹诮逃虒W中教師不但要精通專業(yè)的文化知識,要有高尚的品質(zhì)和強烈的法律意識。法律是人類活動的準繩,是一切活動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依法治國被擺在重要位置,對于教育系統(tǒng)來說,就是依法治校、依法執(zhí)教,使教育教學活動有法可依、依法進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知法、懂法,加強教師隊伍的法制教育。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圍繞著教與學進行的雙邊活動,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單一的教學是單調(diào)的,這就需要我們注入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德。教師在傳授給學生道德知識時,自身一定要有較強的道德觀念,一定要有牢固的德育知識。目前,違背法律和道德的事情時有發(fā)生,如個別教師猥褻幼女、個別教師體罰學生、個別教師侮辱學生、學生冒雨做操而領導傘下觀看,等等。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引以為戒,切實加強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fā)生。
三、將德育教育融入到語文教學中
語文學科有其特殊性,需要不斷的進行交流,這是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結合的基礎。中學生正是年少輕狂、意氣風發(fā)的時候,在心理上處于叛逆時期,對教師及家長的說服教育有著逆反心理,而語文教學中有著很多贊揚美好品德的文章。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文章感染學生、啟發(fā)學生,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記敘文,可以引導學生感受人物內(nèi)心的變化或堅定的信念;議論文可以根據(jù)特定的環(huán)境和話題讓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教師進行引導和總結。廣大語文教師要積極將德育教育融入到語文教學中。
四、教師的正確引導與學生的積極參與
在德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主體,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相互聯(lián)系、緊密結合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時間,讓他們積極討論,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思維,也能讓學生在討論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改正。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把學生帶入到文章所描述的環(huán)境中,讓學生親自去體會、去感受。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積極融入到課堂中,受到啟發(fā)和引導,會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教育。
五、要長期堅持,精心設計
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需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進行。在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每個單元每篇文章都不相同,各有特色。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自然、遵守法律、講道德的教育。教師在講解課文前要精心設計,看看文中蘊含哪些德育方面的素材,怎樣進行挖掘和引導等??傊?,在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滲透著德育因素的文章和內(nèi)容,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知識,主動承擔起德育教育的重任,引導學生把德育內(nèi)容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不僅學習好,而且品德高,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
作者:赫敬香 單位:河北省巨鹿縣實驗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cssfps.cn/qkh/66914.html